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卢松 通讯员 聂建武 王丽君 黄珊珊
大别山麓,江淮之滨,有一片被红色精神滋养的土地——新县。这里曾历经战火,如今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一片热土。
六年前的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河南信阳考察调研,殷殷嘱托“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红旗飘飘 刘东明/摄
六载砥砺奋进,六载春华秋实。新县始终锚定“两个更好”奋斗目标,以大别山精神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交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亮眼成绩单:全县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4.5%、4.9%、7.3%;2025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以10.2%、6.4%、5.9%的增速稳步向前,发展动能愈发强劲。
传承红色基因 铸就精神高地
“红旗不倒,火种不灭”。在新县将军山下,大型红色演艺剧目《红旗不倒大别山》每晚准时震撼上演。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红色记忆、感受历史脉搏。这既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新县深耕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真实写照。
新县红色底蕴深厚。这里诞生了多支红军主力部队,创造了“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伟大奇迹,现存革命历史遗址遗迹365处。近年来,这里系统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对革命文物和遗址遗迹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实施修复提升工程,建成红色精品工程35个,成功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创新传承方式,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彩。新县打造“英雄山党支部”党建品牌,实施革命后代、烈士家属“口述历史”抢救工程,开展“小小讲解员进景区”活动,培育红色基因传承人1000余名。

△英雄山党支部成员罗传德正在讲述红色故事 焦汉平/摄
“这是一件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一面红色的锦幛,它的正面缝着‘永远跟着共产党走’的标语,锦幛周围密密麻麻写有3000多个签名,都是当年党员群众的初心印记!”小小讲解员许正豫的讲解,总能让游客驻足动容。
红色资源“活起来”,带动民生“富起来”。新县积极推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县建设,擦亮“大别红营”“红旗飘扬半马”等经典IP,红色教育培训品牌价值达38.62亿元。如今,新县的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直接带动数万人就业,实现了“精神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双向奔赴。
践行绿色发展 释放生态红利
9月15日,驾车行驶在新县香山湖的沿湖公路上,轮胎驶过路面时,《八月桂花遍地开》的优美旋律便随之流淌。这条刚刚完工的创意“音乐公路”,既是游客打卡的“网红地”,更是新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作为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新县的生态底色格外鲜亮,植被覆盖率高达95%,森林覆盖率达78.6%。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新县给出了清晰答案。

△羚锐制药厂区 羚锐公司供图
工业提质,培育发展新动能。走进羚锐制药百亿贴膏剂生产基地,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转,绿色生产理念贯穿全程。“今年上半年,我们在新县纳税1.99亿元,全年产值预计接近40亿元。”企业负责人介绍道。通过并购银谷制药、推进虾青素生产线等重点项目,羚锐制药正带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同时,新县装备制造产业深耕细分领域,在新型电力装备、高端装备、电子信息领域实现34.1%的高速增长;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入选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为绿色发展再添新引擎。

△新县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 新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文旅融合,“诗和远方”相得益彰。新县巧妙盘活“红、绿、古”三色资源,拓展研学培训、休闲康养、体育健身等新业态,建成国家3A级以上景区22家,入选2025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的100个县榜单。今年1至7月份,全县接待游客74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3亿元,5万余人吃上“旅游饭”。
农业增效,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着力构建“1+2+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让绿色农产品走出大山。如今,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34.7万亩、茶叶30万亩、中药材8.7万亩,综合产值超40亿元;培育“新县味”农产品品牌89个,年农产品上行交易额4.3亿元,生态农业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引擎”。
推进城乡融合 共赴美好生活
9月14日傍晚,夜幕轻轻笼罩新县陡山河乡白马山村。在新落成的山顶小广场上,太阳能路灯悄然亮起,洒下一片温暖柔和的光。村民们早早聚到这里,随着欢快的节奏跳起了广场舞。“广场建好了,路灯亮了,锣鼓敲起来了,咱们的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村民叶大爷笑容满面地说道。
聚焦群众需求,新县先后增添太阳能路灯1220余盏,实现了主要道路与村道全域亮化。这缕缕暖光,不仅照亮了乡亲们的回家路,更映照出新县扎实推进城乡融合、迈向共同富裕的坚定步伐。

△韩山古村落 王玉新/摄
新县坚持全县一盘棋,构建“花园城市、美丽集镇、和美乡村”三位一体的城乡布局;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市更新、服务增效、环境提质,对韩山古村落、毛铺大湾等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利用改造,被确定为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交通是城乡发展的“动脉”。新县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构建内外联通的交通网络。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成功入围2024年“公路旅游”特色路,串联起新县大别山露营公园、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众多旅游景点和乡村,成为老区群众的致富路。同时,大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供水污水、交通运输等一体化建设,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新县创新开通“民声直通车”,开展“昼访夜谈”,以小切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00余件。实施就业提质工程,优化教育布局,深化养老“戴畈模式”,获批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县成功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县,将城镇特殊困难群体纳入关爱范围,让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实现质的提升,让共同富裕的路上没有一个人掉队。
强化党建引领 筑牢战斗堡垒
清晨的阳光洒在新集街道京九社区的“望耘社”共享菜园里,社区党委书记曹功德正带领党员志愿者们忙碌着。这片曾经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块,在社区党组织的带领下,变成了200余块“微菜园”,成为连接党群关系的“连心园”。
办好老区的事,关键在党。新县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五基四化”和系列专项行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优势。

△志愿者为老人量血压 夏风/摄
筑牢堡垒,建强乡村振兴“主心骨”。新县深入实施“头雁”优化工程,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通过“五星”支部创建,全县农村“三星”以上支部占比达62.9%。“多亏了‘支部联支部’,我们与县直机关党支部结对共建,解决了村里多年来的饮水难题。”箭厂河乡李洼村党支部书记曾祖权感慨道。
创新治理,提升服务效能。新县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机制,依托数字平台收集处置群众诉求8.1万件,事项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居信阳市前列。在戴畈村,农村老年食堂成为留守老人的暖心港湾,为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便捷助餐服务,让党建温度传递到每个角落。
红旗高扬,初心如磐。新征程上,新县将继续以大别山精神为指引,持续奏响“红绿交响”的强劲乐章,让“两个更好”的殷殷嘱托在老区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