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军花”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寻访“红军花”
作者:  马春歌

  盛夏的一天,不经意间看到丁叔家的绿植丛中跳跃出几点明艳的红,宛如绿色画布上不小心溅落的颜料。初绽时,花朵疏朗却异常鲜艳,形状似一颗颗五角星,在藤蔓间灼灼闪耀,瞬间点亮了我的双眼。丁叔告诉我,这种花叫茑萝松,种子是他从桐柏山下采来的。我猛然想起,这不正是我心心念念的“红军花”吗?

  

77.jpg

  

  那次参观桐柏革命纪念馆时,我见到了这种五角星模样的小花——当地人都叫它“红军花”。

  

  怀着崇敬与向往,我再次踏上桐柏这片蕴藏着精神富矿的红色土地,倾听历史回响、探寻红色足迹、见证蓬勃发展。盛夏时节,山峦苍翠,层林尽染。桐柏山的风,带着往昔的记忆,轻轻拂过我的脸庞。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脚下的土地仿佛在诉说着红军的故事: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后,趁夜色秘密越过平汉铁路,迅速挺进桐柏山区。11月19日,暮色渐浓,寒风呼啸,红军进入月河镇时已至凌晨。一位大娘心疼这些衣衫单薄的战士,说:“快进屋休息,哪能在露天地睡觉……”“大娘,我们有纪律。”“那我再拿几床被子!”大娘说着就要转身去拿,红军连忙说:“打扰您休息了,我们不用被子,习惯了。”乡亲们千劝万请让他们进屋避寒,却只换来一句“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坚定回答。就这样,战士们靠着街边房屋的墙根,持枪而卧,休整了一夜。翌日拂晓,军队悄然离去。或许是清洗衣物时,或许是磕掉草鞋上的泥土时,他们不慎将沾有“红军花”种子的杂物遗落在了村民的屋檐下。于是,红军离开后的第二年春天,人们惊奇地发现: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开满了这种红色小花,透着灵气与鲜血般的殷红,与天空的朝霞竞相辉映。由于花的形状特别像红军帽檐上的五角星,且红二十五军严明的军纪深深打动了当地百姓,大家便给这种小花取了个亲切的名字——“红军花”。

  

  由唐国强、刘晓庆、陈冲主演的电影《小花》,故事就发生在桐柏山下。“红军花”恰似影片主题插曲中唱的那样:“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漓漓鲜血染红它,一路芬芳满山崖……”如今,红军花的故事仍在桐柏大地传颂。走进吴家尖山村,农家院墙上缠绕着一丛丛“红军花”,若问起花的来历,老人们都会说:“这是红二十五军从远方带来的。”当年红军经过桐柏山时,面对国民党匪军的搜捕,村民们冒险隐藏4位重伤员。伤员痊愈后,就地组建豫鄂边区红军游击队,在桐柏山点燃了革命的星火。这支队伍辗转到达陕北时,兵员已增加了800多人。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评价这支队伍:“红二十五军为革命立下了大功。”“当年为什么那么多穷苦人跟着红军走?就是因为相信他们是人民子弟兵,是一心一意为穷人打天下、谋幸福的!他们的信念如同燃烧的火炬,照亮了这片大地。”站在红军花前,一位老兵的深情讲述让我深受感动。终于,我在一处山坡上看到了大片的“红军花”——几乎是一夜之间,左一抹、右一片,它们因势借力、向阳而生,绽放在峭拔嶙峋的山岩上。在风雨中,它们坚守初心、默默生长、绵延不绝,这份宠辱不惊的君子风骨,恰似对坚定信念者最好的礼赞。站在“红军花”前,我仿佛看到红军战士们穿着草鞋,迈着坚定的步伐,踏过泥泞的道路,歌声回荡在山谷之间;有人倒下了,其他人便接过武器,继续向着远方前行。这种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红军花”所蕴含的力量,也让我对这片土地、对那些英勇的红军战士,生出了更深的敬意。

  

  山巅的风掠过翠屏山下的桐柏革命纪念馆广场,浮雕墙上刻着“三军会师”的壮阔场景:1945年,王震、李先念、王树声率领6万将士在此集结,形成扼守中原的铜墙铁壁。抚今追昔,不禁慨叹战火硝烟已渐渐远去,但将士们的信仰之光却穿越历史、闪耀至今,鼓舞着长征精神的继承者在新时代强军路上一往无前!

  

  九十一年时光流转,红色基因在此代代传承。当年红二十五军的宿营地,如今已变身“红色美丽村庄”,长征精神让村民们对新生活充满了向往与追求。村里老房的外墙上印着“红军花”的字画,内墙上书写着红色标语;路边农家餐馆的门头上,飘扬着印有红星的旗帜,岩壁间也随处可见红星图标——这是长征精神跨越时代的延续,红色历史文化在此生生不息,吸引着游客慕名而来,寻访红二十五军的足迹。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抹迷彩绿格外耀眼:在“红歌嘹亮桐柏山”活动现场,当地民兵文艺志愿者用歌声唱响桐柏山,让长征精神悄然融入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之中。

  

  通过走访桐柏县人武部,我终于明白桐柏山的“红军花”为何开得这样鲜艳——那是红军战士的青春与热血点燃的色彩。桐柏山的“红军花”,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红军志气、性格与品格的象征。桐柏山下的“红军花”,诉说着一支军队的纪律、一个民族的脊梁、一片热土上永不褪色的初心。它就像一座“活着的”革命纪念碑,红色的火种在此生根发芽,化作年年岁岁不败的花开;如同先烈未熄的信念,在和平年代化作无声的箴言,既激励着新中国一代人艰苦奋斗、改天换地,也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力前行!

  

  离开的时候,我频频回首,心中既充满了不舍,也充满了力量。我知道,“红军花”会一直在那里盛开,长征精神也会一直在人们心中传承——它如同永恒的火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马春歌)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遇见,在日落最晚的城市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