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项机制+3级跃升+4类突破” 构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南阳模式”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6项机制+3级跃升+4类突破” 构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南阳模式”
作者:  张玉磊

科技型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面对企业“小而散、成长慢、融资难、创新弱”等共性难题,南阳市坚持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系统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创新构建“政策闭环、梯度培育、科技金融、研发覆盖、技术攻关、成果转化”“6项机制”,推动企业实现“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3级跃升”,在培育数量、投入强度、核心技术、转化效能等方面实现“4类突破”,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企业培育新路径,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南阳模式”。

三级跃升:绘就企业成长路线图

南阳市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及创新龙头企业”成长链条,明确三级跃升目标,着力破解企业成长断档问题。通过系统化、全周期、精准化的培育体系,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培育壮大创新主体队伍。

截至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6452家,居全省第2位;高新技术企业736家、“瞪羚”企业41家、创新龙头企业12家,总量和质量均居全省第一方阵,基本形成以创新龙头企业和“瞪羚”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六大机制:打通企业发展全链条

为破解企业发展堵点,南阳市聚焦关键环节,系统构建六大工作机制,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培育闭环。

一是政策闭环机制,推动红利“应享尽享”。建立“政策制定—精准推送—申报辅导—兑现落地”全流程服务,发放《科技创新政策手册》超3千余册,开展专题培训30余场,惠及企业千余家。2024年,全市975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39.87亿元,税收优惠达13.49亿元。

二是梯度培育机制,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和高企后备库,入库企业已超3000家,市县两级科技干部挂钩联系,提供全周期服务,推动企业逐级晋升。

三是科技金融机制,打造“信贷+基金+股权”产品包。推动5家银行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设立南阳高创兴宛基金等科创基金,开发科技金融产品55项。截至2025年7月底,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572.40亿元,较年初增长14.11%,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

四是研发覆盖机制,推行“四有标准+一企一账”。对20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台账,实行“月调度+一对一帮扶”,推动企业实现“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合作”。南阳市连续三年获评全省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工作“优秀”等次,累计获省级奖补800万元。

五是技术攻关机制,实行“清单管理+抱团创新”。围绕“7+17”重点产业链群,动态更新关键技术攻关清单,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64项省数字光电产业研发联合基金项目启动实施,聚焦晶圆级光学超表面纳米压印光刻技术等前沿领域,力争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六是成果转化机制,建设平台+激活市场。成功获批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南阳分中心,打造“摸清需求+链接成果+对接金融+推送政策”一体化服务平台。深化京(津)宛、沪宛、深宛科技合作,常态化开展产学研对接,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双向奔赴”。

四类突破:培育成效全面显现

通过“6项机制”驱动“3级跃升”,南阳市在科技创新领域实现四大突破:

一是企业主体数量实现跃升。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20年不足1000家增至6452家,年均增长超50%;高新技术企业较2020年增长177%,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实现从无到有、集群发展,创新主体规模持续壮大。

二是研发投入强度实现跨越。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86.53亿元,是2020年的1.94倍,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1.89%。在《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中,南阳综合创新水平居全省第6位,较2020年上升6位。

三是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突破。2024年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62个,资金达7350万元,创历史新高。卧龙防爆、煜众精密等企业获批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数量居全省第3;9个项目获批省重点研发专项,争取资金超1600万元。全市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项目623项,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瓶颈,有力支撑重点产业提质增效。

四是成果转化效能显著提升。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13.62亿元跃升至2024年157.4亿元,年均增长85.2%,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南阳经开区获批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45个项目获省产业研发联合基金支持,资金达5473万元。牧原实验室7个合成生物项目立项,“无豆日粮”“微生物蛋白”等前沿技术加速中试转化。

下一步,南阳市将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持续深化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工作:聚焦“7+17”重点产业链,强化企业创新需求对接,组织实施新一轮关键技术攻关;深化合成生物等新兴赛道布局,依托牧原实验室等平台,打造全国合成生物产业高地;提升科创金融适配性,推广“白名单”制度,开发轻资产信贷产品,增强金融精准服务能力;强化县域主体培育能力,建立基层科技服务专员队伍,打通企业培育“最后一公里”,持续壮大全市科技企业“雁阵”。(通讯员张玉磊供稿)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