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 ▎冲动轻信退保“捷径” 职场新人陷入困局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购买保险后需要退保,是走“捷径”通过“退保专家”退保,还是选择直接与保险公司对接?8月29日,新华保险南阳中支工作人员结合真实案例,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醒广大保险消费者若确实有退保需求,应直接与保险公司沟通,切不可贪图一时便利,落入非法代理退保的圈套,给自己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案例简介】
25岁的小王是一名初入职场的新人。初入社会,收入不算高,在一次线下活动中,被保险业务员推荐购买了一份重疾险。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开销逐渐增多,小王发现自己的保费支出有些吃力,开始萌生退保的想法。
一天,小王在刷社交媒体时,看到一条“专业办理全额退保,不成功不收费”的广告,还配有不少成功案例截图。在生活压力下,小王心动了,她添加了广告中的联系方式。对方自称是专业的退保团队,有丰富的经验和内部渠道,能轻松帮她全额退保。在与“退保专家”的沟通中,对方信誓旦旦,还不断强调这是合法合规的操作,让小王放心。小王虽有些犹豫,但在对方的不断劝说下,还是提供了自己的保单信息、身份证照片和联系方式。之后,“退保专家”指导小王向保险公司投诉,教她谎称自己在购买保险时被业务员误导,对条款内容并不知情。
按照“退保专家”的指示,小王拨打了保险公司的客服电话,提出了退保诉求并编造了被误导的理由。然而,保险公司在接到投诉后,迅速展开了调查。他们通过查阅当时的销售记录、回访录音等资料,发现小王所说的情况与事实不符。
与此同时,小王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经常收到一些陌生的推销电话和短信。更让她崩溃的是,“退保专家”开始以各种理由向她索要费用,声称需要打点关系、疏通渠道才能顺利退保。小王已经支付了一笔“定金”,为了拿回保费,她又陆续给对方转了几次钱。但一段时间过去了,退保的事情却毫无进展。
当小王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要求“退保专家”退款时,对方却直接拉黑了她。而此时,保险公司也告知小王,由于她参与非法代理退保,不仅无法全额退保,还可能因为虚构事实、伪造证据等手段意图骗取保险公司退保金,保留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权力。
【案例警示】
该工作人员表示,这一案例警示我们,非法代理退保看似是一条“捷径”,实则布满陷阱。这些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对保险知识的欠缺和经济上的困境,打着“全额退保”的幌子行骗。消费者一旦轻信,不仅可能遭受经济损失,还会泄露个人隐私,损害自身信用,若通过恶意投诉等手段要挟保险公司,迫使其支付超出合理范围的退保金等,则构成敲诈勒索罪,也会面临刑事处罚。
保险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契约,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应充分了解条款,谨慎决策。购买保险是为了获得保障,若确实有退保需求,应直接与保险公司沟通,通过正规渠道解决问题,切不可贪图一时便利,落入非法代理退保的圈套,给自己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全媒体记者 曹立峰 通讯员 黄海强 张蓓蓓
编辑:多彩河南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中华财险邓州支公司: 强化党建引领 普及消保知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