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进入末伏,连日的高温让乡间田野像被罩在一个巨大的蒸笼里。然而,在太和镇的街头巷尾,一场与酷暑较劲、与环境“顽疾”较真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村民们用汗水换来了村庄的洁净与清爽。

清晨五点多,天刚蒙蒙亮,太和镇刘集村支部书记陈志刚就带着村干部和志愿者们扛着扫帚、推着垃圾车出现在村口。“这天气,早点干活能避开晌午的大太阳,效率也高。”陈志刚抹了把额头的汗,指着路边堆积的杂草说,“这些乱堆的秸秆、杂草不仅影响村容,天热还容易滋生蚊虫,必须清干净。”
在村西头的排水沟旁,几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弯腰清理淤泥和漂浮物。“以前这沟里垃圾多,一到夏天就发臭,路过都得捂着鼻子走。”志愿者李大姐一边用铁锹铲起淤泥,一边笑着说,“现在清理出来,水流通畅了,臭味没了,看着也舒坦。”虽然汗水早已浸透了他们的衣衫,黏在背上,但没人叫苦叫累,手里的活儿一刻不停。
村里的“老党员先锋队”更是发挥了带头作用。70岁的老党员王大爷拿着镰刀,认真地修剪着路边的杂树。“我是党员,这点热算啥?村里环境好了,大家住着都舒服,值!”他的话朴实却有力,带动了不少村民主动加入整治队伍。有的村民端来绿豆汤、西瓜,给大家解暑;有的年轻人用自家的三轮车帮忙运送垃圾,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热闹景象。其他村也都以刘集村为榜样,如火如荼地推进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经过连日整治,太和镇的面貌焕然一新,乱堆的杂物不见了,坑洼的路面平整了,闲置的空地种上了花草,家家户户门前都收拾得干干净净。傍晚时分,村民们坐在村口的树荫下纳凉,看着整洁的村庄,聊着家常,脸上满是惬意。
高温挡不住整治的热情,汗水换来了村庄的“颜值”提升。下一步,太和镇将完善长效保洁机制,让干净、整洁的环境成为乡村的“标配”,让村民们在舒适的环境中过一个清爽的夏天!
编辑:社旗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服务团走进淅川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