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大河网讯 8月15日7时,郑州航空港区北港,清晨在竹蒸笼的氤氲热气中苏醒,“豫味道”早餐店门庭若市、座无虚席。
“老板,兑换1份胡辣汤,还有5个水煎包,在这吃……”
“好嘞,一共需要30个积分。”工作人员麻利地接过积分券,为顾客打饭。玻璃柜上贴着醒目的兑换表:水煎包3分/个、鸡蛋5分/个、胡辣汤15分……
“您扫码还是付积分?”这句寻常早餐店里的话,在郑州航空港区这家特别的社区,却成了基层治理创新与邻里情谊浓厚的最生动注脚。
积分制——小卡片激活内生力
长安路社区作为典型的城乡接合区域的城市社区,曾面临多重挑战:二级网格总面积大(0.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多(12828人)、事繁人少(专职网格员8名)。然而,自2024年初推出“积分超市”后,社区就这样巧妙地改变了治理格局的分子结构。
“以前是社区要我干,现在是我为自己干。”张桂花阿姨一边擦着楼梯扶手一边笑道。在“公益心愿互助计划”积分表里,参与社区环保清洁活动、调解邻里小摩擦、帮扶独居老人等这些举手之劳,统统可转换为“积分货币”。居民拿着积分卡就可兑换成早餐、生活物资乃至中医理疗等服务。
“积分超市”规则制定清晰易懂: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积15分、捐赠一件学习用品积10分、协助社区举办大型活动视参与时长计分。
“积分本身不是目的。”长安路社区书记管艳明指着积分表告诉记者,“它是把咱邻里之间那些‘搭把手’‘帮个忙’的好心思,变成看得见、数得清的实在‘回报’。”
五单法——强保障打通“内循环”
积分制的润滑效应显而易见,但若仅有激励,缺乏一个高效畅通的需求识别、流转、实现与反馈通道,效果将大打折扣、难以持久。
为保障“积分超市”顺利运行,今年3月份,长安路社区创新推出“五单工作法”,以党建引领为骨架,构建起涵盖“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全员接单、群众评单、组织晒单”的全程闭环治理链条。
诉求的源头在居民。居民可通过楼栋微信群、社区小程序、网格员走访、小区心愿墙等多种方式“下单”提出需求,社区党支部及网格员组成的“智慧调度中枢”经过分类整理后向外“派单”,网格员、党员先锋、志愿者及有能力达成心愿的居民均可“接单”。任务完成后,“下单”居民对服务质量和效果进行打分评价,社区组织通过“心愿展示册”和“心愿展示墙”等形式对完成情况进行公示和“晒单”,并及时发布奖励积分。
“心愿墙设置一个多月以来,已通过线上填报和线下渠道收集居民微心愿172份,完成心愿164份,完成率达到了95.3%。”管艳明告诉记者,积分制激活内生动力,“五单”闭环保障高效响应,这套组合拳产生的效果远超“1+1>2”,通过形成“诉求—行动—回报—再参与”闭环,让居民实现了从旁观者到治理主体的转变。
解民忧——聚焦“一老一少”所需
“暑期来临,孩子的托管问题就成了‘老大难’,我和爱人平时都要上班,专门找个托管班又实在不放心。”万科美景魅力之城二期6号楼的郭女士满怀感激地说,“好在通过业主群看到了社区发布的新单——暑期夏令营活动,孩子的积极性也比较高,我对于咱物业和社区也是非常放心,于是就立刻给他报了名。”
“一方面帮助社区家长们解决孩子看护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孩子也能结交新朋友,这样也有助于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长安路社区2号网格网格长秦龙洋表示,参与活动的家长、孩子和志愿者们都可以获得社区积分,后续都可以兑换相应的服务和商品。
“我最开心的就是能够看到孩子性格方面有了很大改变,由当初的腼腆内向到现在的活泼开朗,特别愿意跟别人去沟通,整个过程孩子都是非常快乐的。”郭女士补充道。
除了幼童托管问题,社区治理的另一大“痛点”就是特困群体的帮扶。跟随着管艳明的步伐,记者去看望了一位在社区生活5年的85岁老人——何明章。
刚敲响房门,就听到亲切的叫喊声:“是小管来了吗?”房门打开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和煦的笑脸。“哟,这么多人来陪我老头子呀。”何明章激动地说。
秦龙洋小声说道:“去年8月份,老人家午夜突发胆囊炎,管书记在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赶来,将老人紧急送到郑港社区医院治疗,所以老人对管书记非常信任,可以说比亲闺女还亲。”
对于何明章这类特殊群体,长安路社区构建了以“一人一党员”结对帮扶、精准需求为导向的网格帮扶体系。“通过网格员主动上门排查、居民上报等方式,目前确认辖区独居老人及特殊群体有29人,我们为其中每一个居民分配专属党员联系人,并建立了健康档案。”秦龙洋补充道,“我们会定期走访这些特困群体,在端午、冬至等时节还会进行节日慰问,今年已开展走访慰问活动230人次。”
效能升——小积分推动“大文明”
接单居民踏出家门即成“创收者”。社区居民张世英在退休之后就成了“接单大户”,凭借着高超的调解技巧成为大伙公认的“金牌调解员”,在赚取积分的同时还收获了不少“粉丝”。
下单居民指尖轻点即可快速“解忧”。万科美景魅力之城幽兰园小区2号楼的张先生通过“微心愿”发布下水道堵塞问题,当天即被志愿者接单化解。“社区15分钟响应,比找外面的维修师傅快多了!”张先生的感慨道出173户受益家庭的心声。
商家联盟挂出的招牌即“引流渠”。“豫味道”早餐店店长展示账本——30%客源来自积分兑换。“虽然单笔利润薄,但熟客复购率翻倍,‘公益商户’招牌比广告更管用!”
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即获“双认证”。大学生志愿者刘佳一累计获取120积分,不仅满足了学校志愿服务实践的要求,还教会了不少小朋友识字,成就感满满。
社区治理更是迎来“四两拨千斤”的蜕变:纠纷化解率稳居98%,居民满意度达96%。“过去靠干部‘铁脚板’,现在凭机制‘活水源’。”管艳明指着墙上挂着的社区治理积分奖励榜单告诉记者,通过“小积分”撬动起群众“大参与”,汇聚了42名常驻志愿者、15家商户、7个网格自治小组的共治能量,让0.78平方公里的土地涌动“人人受益、人人尽责”的不竭动力。
小小积分卡,承载着治理大智慧。长安路社区,把治理工作量化为激励、闭环成响应,最终点燃了千万居民“当家作主”的内生之火——小券方寸间,善治新章成。
记者手记
清晨,早餐店蒸腾的热气里,“兑积分”成了唤醒社区活力的密语。行走在长安路社区凌霜街,处处能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自发热情——邻里互助从静默的山野之花,变成了蓬勃生长的活力花园。
采访中,一碗意外而至的热面条尤其让我心绪翻涌。下午两点多,看管艳明一直在忙碌,包子铺大娘悄悄送来一碗面,放下就走,关切藏在朴实的话语里:“小管,快吃吧,别饿着。”管艳明连忙追出去的身影,定格了这份朴素的心意。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再精妙的积分规则、再流畅的“五单”闭环,也抵不过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也抵不过何明章老人的一句“你们做得这么好,老百姓不跟你亲跟谁亲”。
“微积分”,小如方寸、大若乾坤。
策划:李敬欣 张培君
统筹:银新玉
记者:梁镇 高利国
视频:李思豫
编辑:翟参_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省政协召开专题座谈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