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时评|抗旱保秋是筑牢粮食安全的 “金秋防线”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南都时评|抗旱保秋是筑牢粮食安全的 “金秋防线”
作者:  梁浩杰

  八月的中原大地,本应是秋作物孕育丰收的关键时节,却遭遇了持续高温少雨的“烤”验。田野里,玉米叶片卷曲如筒,花生田表土龟裂似网,一场与旱情赛跑的“保秋战”正在河南各地紧锣密鼓地展开。省长王凯强调的“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市委书记王智慧提出的“科学精准调度水源”,不仅是对抗旱工作的部署,更是对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的深刻践行。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而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半壁江山,抗旱保秋绝非简单的农事活动,而是一场关乎民生福祉、经济稳定的硬仗。新野县 118.5 万亩秋粮田的旱情警报,折射出全省农业生产面临的共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级政府的快速响应尤为关键。从成立抗旱工作专班到制定责任清单,从县级领导包联乡镇到村干部蹲点田间,这种“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的工作机制,正是将政治责任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生动体现。当乡科级干部的脚印印满田间地头,当 24 小时值班电话铃声随时为旱情响起,我们看到的是“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担当精神。

  

  抗旱保秋,既要“苦干”更要“巧干””。面对“久旱”考验,科学施策是破局关键。上港乡对 62 处灌溉设施进行三轮“体检”,新甸铺镇提前检修 1770 眼机井,这些细节背后是“防患于未然”的智慧。水利设施是抗旱的“生命线”,只有确保每一台水泵能转、每一眼机井能出水,才能在旱情面前不慌阵脚。与气象部门联动建立预警机制,则让抗旱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出击”—— 当干旱预警信息提前送达农户手中,当农技专家带着“水肥管理方案”走进田间,科技赋能让抗旱保秋更有底气。新野县农技人员指导玉米授粉期管理的场景,正是“藏粮于技”战略在基层的鲜活实践。

  

  物资储备与应急响应,是抗旱保秋的“压舱石”。“按需储备、应备尽备” 的原则背后,是对旱情不确定性的充分考量。各乡镇储备的抽水机、输水管,村级抗旱小分队的应急演练,构成了一张覆盖全域的“物资保障网”。这种“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底线思维,在应对极端天气时尤为重要。当移动水泵在干涸的田垄间架设起来,当应急队伍在烈日下接力输水,这些 “硬核” 保障让农民群众吃下了“定心丸”。

  

  抗旱保秋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协同战”。从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到农技人员的专业指导,再到农户的积极自救,各方力量汇聚成抗旱的强大合力。新野县主要领导深入乡镇调研的脚步,紧急推进会上“头等大事”的强调,彰显了政府主导的引领作用;农户们不等不靠、自发组织浇灌的身影,体现了主人翁意识。这种“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的格局,正是我们战胜旱情的信心之源。

  

  立秋已过,丰收的脚步越来越近。只要我们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抗旱保秋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在这场与旱情的较量中赢得主动,让金色的秋天铺满中原大地,为全年粮食丰收交出满意答卷。(评论员梁浩杰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都时评|放下架子,方见天地!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