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思想引领下·高效能治理调研行丨“小巷总理”实干巧干解难题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在新思想引领下·高效能治理调研行丨“小巷总理”实干巧干解难题
作者:  

陈庄社区“真为您”党群服务站。

陈庄社区召开协商会议,商讨和谐巷下水道改造方案。

正阳县真阳街道陈庄社区打造的睦邻文化游园一角。本版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作为,善于从推进社会治理中总结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规律,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把工作做细做实。要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干事、树立威信,支持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问题。

  ——习近平

  □本报记者 郭海方 刘晓波 本报通讯员 李玉荣 张立新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接合部由于特殊的位置等因素,常常成为基层治理的难点。

  正阳县真阳街道陈庄社区就位于一个典型的城乡接合区域。这个面积1.8平方公里的基层社区,常住居民加上流动人口有上万人,有自建房、单位家属院、拆迁安置房、商住小区等,构成复杂,治理难度大。

  在当地干部的带领下,诸多治理难题被成功破解,陈庄社区获得省级“五星社区”“卫生健康社区”“民主法治社区”“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双治理先进社区”等荣誉,陈庄社区党支部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五星党支部”,成为基层善治的亮点。

  近日,记者走进陈庄社区,探寻基层干部在基层治理中转作风、增本领的实践密码。

  务实为民:以群众路线提升治理效能

  下水道堵塞问题困扰了和谐巷40户居民多年。

  和谐巷片区位于陈庄社区西南部,片区多为自建房屋,主巷由政府投资改造,背街小巷的路面和排水设施由住户自筹资金建设,十分老旧。

  “下水道堵塞越来越严重,一下大雨,路上的积水有半尺深,路面也不平,我每次出门都得小心翼翼,生怕摔倒!”一提起这事儿,小巷居民韦桂兰老人直摇头。

  下水道亟待改造,但具体怎么改,居民七嘴八舌,意见不一。

  陈庄社区党支部书记闵拥刚说:“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就要坚持群众路线,让群众参与进来充分讨论,实打实、硬碰硬,不搞花架子。”

  在闵拥刚的倡导下,陈庄社区搭建起“社区+居民代表+物业(社区综合服务公司)”的协商议事平台——和谐巷院委会,针对和谐巷下水道堵塞问题先后组织召开了四次协商会议,让各方充分表达诉求,商讨解决方案。

  “民巷改造用水泥还是用沥青,下水道用地埋管还是盖板沟、各家各户出多少钱、账目咋公开、质量咋保证——这是我们居民代表集中讨论的问题。”参加了四次协商会的居民代表孙凤伟说,通过集中讨论表决,大家最终确定了下水道疏通与路面硬化同步改造的方案,并张贴公告,有序推进,受到居民欢迎。

  社区的中航琪园小区入住了800多户居民,机动车乱停乱放,电动车充电难、停车难,业主纷纷抱怨。

  “建议将地面上的81个停车位由免费改成收费,收益归全体业主所有。”社区、物业、开发商和业主代表多方召开多次协商会议,采纳业主们提出的整改建议。合力推动下,物业对小区的停车位进行了重新规划分配,加强了小区的安保和卫生管理。现在小区秩序井然,居民满意度大大提高。

  陈庄社区共划分了10个网格,每级网格都建有联络群,居民随时随地都能在群里反映问题,网格长看到后就会第一时间回应解决。网格长也会每天在自己负责的网格内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种充分尊重居民主体地位、“事事有回音”的务实作风,让社区居民的获得感明显提升,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

  创新求变:用市场思维破解资金难题

  基层高效能治理,仅靠财政资金是不够的,钱从哪里来?

  2023年5月21日,正阳县真阳陈庄综合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服务公司”)揭牌,这一由社区牵头成立的实体经营组织,成为破解社区治理资金难题的“金钥匙”。

  服务公司成立之初,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如何吸引居民接受服务、如何保证服务质量等。社区干部们挨家挨户地向居民宣传公司的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耐心解答居民的疑问。服务公司既为住宅小区提供常规物业服务,收取合理物业费,也为自建房区域提供服务,维持低成本运营,其收益用于居民区设施改造。

  在和谐巷下水道改造中,资金就采取“社区出一部分、居民凑一部分、服务公司兜底一部分”的方式解决。6万元的改造资金,社区出2万元,40户居民出2万元,平均每家500元,剩下的由服务公司兜底。

  “协商之初原本每家要出1000元,眼看项目推进困难,公司决定压缩成本,不仅为项目费用兜底,还对全片区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包括路灯照明、卫生保洁、基础设施维护等,项目得以顺利推进。”服务公司负责人许永生说。

  社区的清华苑小区没有物业管理,怎么办?社区通过服务公司,为清华苑小区96户居民提供电梯维护等服务,安排环卫工人打扫卫生,每户每年仅交500元,既满足了小区居民基本的公共服务需求,公司也有微利。

  对于居民自建房区域,过去环卫工人只负责垃圾清运,路面没人打扫,路灯经常不亮。服务公司成立后,基础设施投资和街道主干道保洁由服务公司负责,环卫工人负责背街小巷的打扫,路灯也亮了起来。

  “只有干部能力跟得上,居民幸福才能落得实。”在真阳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学宝看来,陈庄社区实行“支部+公司”模式,以“社区人社区管、社区事社区办、社区收入社区赚”为目标,打造具有特色的社区服务品牌,以市场化方式解决资金问题,是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有益探索。

  担当作为:以党建引领激发内生动力

  社区近几年的变化,居民都看在眼里,乐在心上。

  “现在的干部有干劲、有责任,能干事、敢干事。”居民孙红评价道。

  能干事、敢干事的背后,离不开街道和社区对干部的一整套激励约束机制。

  闵拥刚从事社区工作25年,2021年考录为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上级给了咱那么多荣誉,我家就在社区,老少爷们看着我长大,没有理由不好好干。”闵拥刚自幼生活在陈庄社区,其母亲也曾在基层工作多年,勤勉朴素的家风深深影响着他。

  街道和社区注重培养锻造“头雁”队伍,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情,增强支部的创新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社区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党员教育带到项目建设、城市创建和红色基地现场,持续吹响“我是党员我在前”的号角。社区新成立的“真为您”党群服务站,倡导“社区真为您,服务零距离”,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坚持党建引领、条块联动、各方协同。社区连续9年坚持和落实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与驻区单位、联建部门等“手拉手”共建党组织。社区基层党组织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再通过集体讨论优化实施,有效形成了治理合力,增强了党员群众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书记是‘小巷总理’,管的事特别多,很不容易。”陈庄社区以党建引领激发干部动能、靠群众路线提升治理效能、用市场化思维破解资金困局的做法,既为城乡接合部的高效能治理和民生改善探索了一条路子,也为锻造基层干部的能力作风提供了生动样本。

  治理有招

  党建引领下的协商共治

  陈庄社区的实践表明,基层协商议事需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机制。一方面,党组织要主动作为,搭建协商平台、凝聚治理合力,让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居民主体地位,畅通诉求表达与协商渠道,借助市场力量(如社区综合服务公司)破解资金等现实难题。同时,通过模式推广,能实现治理经验从“盆景”到“风景”的转变,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区落地生根,让“关键小事”的解决成为撬动基层善治的支点。(本报记者 刘晓波 整理)

  专家看招

  实践锻造能力 服务淬炼作风

  □郑州大学副教授 韩江风

  正阳县真阳街道陈庄社区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干部能力作风锻造提供了借鉴样本。面对老旧小区下水道改造等治理难题,社区党员干部以政治引领与组织协调能力为根基,构建“社区+居民代表+物业(社区综合服务公司)”的协商议事平台,通过四次协商会议,成功推动“疏堵+路面硬化”综合改造方案实施,彰显出打破条块壁垒的组织穿透力。

  在群众工作实践中,社区干部依托和谐巷院委会,通过引导居民代表、服务公司开展民主协商,实行“三方资金共担”模式(社区基础出资+居民按需自筹+服务公司收益兜底),既破解基层治理资金困局,更激发群众主体意识,实现从“政府单干”到“多元共治”的深层转型。这一过程深度锤炼干部倾听民意的敏锐力、平衡利益的协商力、转化诉求的执行力。

  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正是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核心密码。它推动基层党员和社区干部从“事务执行者”变为“治理创新者”,使党的群众路线在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中、在“马扎会议”的民主协商中、在“居民互助公约”的自治中得到生动践行。正阳县陈庄社区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实践,诠释了新时代干部能力作风锻造与基层善治的深度耦合。(本报记者李运海整理)

  百姓评招

  为解决和谐巷的下水道堵塞问题,社区成立了和谐巷院委会,召集相关利益方坐在一起研究整治方案。现在社区拿一部分钱出来,服务公司费用兜底,我们住户再凑一部分钱,三方一起解决了下水道改造费用问题,我们特别支持!

  ——陈庄社区和谐巷居民 孙红


编辑:轩雪麟.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