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蝶变焕新颜 ——南阳市推进“千万工程”走笔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乡村蝶变焕新颜 ——南阳市推进“千万工程”走笔
作者:   柏伴雪

  季夏时节,万物并秀,和美乡村景美业兴满目新。

  

  牧原合成生物产业园牧元安粮年产3万吨合成生物项目厂区内,38个万吨级原料储备仓构成壮观阵列,实现了高品质异亮氨酸量产,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创新样本。

  

  方城县七峰山景区以青山碧水韵悠悠、花香鹿鸣皆成趣的独特景观拉动文旅消费,带动区域多产业多领域共同发展。

  

  …… ……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美好生活,南阳市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重要任务,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气象万千。

  

  改善人居环境

  

  走进卧龙区蒲山镇杨营村,巷道宽敞整洁、绿树掩映屋舍的和谐生活画卷映入眼帘。村文化墙上,一幅幅反映乡村振兴、村规民约、文明礼仪的彩绘讲述着这里的发展故事。

  

  南阳市坚持片区化、组团式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六大行动”,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乡村规划编制“应编尽编”,乡村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西峡县“菌果药旅”、卧龙区“山水花草”入选省级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南召县五朵镇“隐士田园”民宿疗愈线,西峡县太坪镇、双龙镇乡村慢生活沉浸体验线成功入选全省首批2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发展乡村产业

  

  作为河南省第三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宛城区瓦店镇白营村因地制宜发展果蔬经济,调优产业结构,形成了“西部林果东花生,北部荠菜南部葱,腹心地带草果菜,畜牧生产重生态”的发展格局。

  

  南阳市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三产”融合、“产村”一体的发展成效日益凸显,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型升级行动大力实施,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9家、99家、221家,其中牧原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以“四大基础”产业、“五特”经济为载体,推进农业与林牧渔业融合、农业与加工流通融合、农业与文旅融合、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农业全产业链融合五类融合方式和机制构建,形成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乡村产业呈现出产业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建成乡村振兴产业园197个,入驻企业1262家。

  

  培育文明乡风

  

  桐柏县月河镇徐寨村是远近闻名的诗意乡村,这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成为新晋旅居胜地。村子中央,青砖堆砌的文明实践小广场上,常有村民相聚一堂开展文化活动。

  

  各县市区依托文明实践阵地,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活动,助力城乡文明不断提升。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南阳市及西峡县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方城县新晋上榜;梁海磊荣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4个村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11个单位获评全国文明单位;3户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5所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南阳市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机制,扎实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开展平安村(社区)创建活动,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累计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个、实践所253个、实践站4818个;累计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3个、省级文明村镇80个,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71.8%;累计创建14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成功创建省级婚俗改革试点市。高质高效的精神文明建设,为高质量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和良好社会环境。(全媒体记者 柏伴雪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河南镇平:车间建村头 致富有奔头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