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 喻淑文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在新时代背景下,党的作风建设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持续发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对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强化理论武装,夯实作风建设根基。科学的思想理论是作风建设行稳致远的关键支撑。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须从思想理论层面破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领会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精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明晰这些规定对于党的建设,尤其是作风建设的核心价值与意义,达成高度价值认同,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唯有如此,党员干部才能在清晰认知行为边界与价值内核后,实现知行合一,确保自身言行举止契合党的要求且具备长期稳定性,进而达成作风过硬、党性坚定的境界。持续强化党性教育,以理论清醒促思想成熟、政治坚定、行动自觉,为作风建设筑牢思想防线。
健全制度体系,完善作风约束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作风建设,根本上要靠制度。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需在制度机制层面精准发力,从源头堵住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要着眼长远、标本兼治,运用改革思维将作风建设成果固化,构建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为作风建设提供长效保障;建立实用体制机制,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在新时代,利用科技手段加强作风建设监督是提升监督效能的重要途径,如大数据分析助力精准识别“四风”问题,智能预警系统实现风险前置防范,区块链技术确保监督数据安全不可篡改,全方位织密监督网络。此外,扎紧制度“笼子”,强化制度执行力,构建动态评估机制,对制度执行效果定期 “回头看”,及时修复漏洞,形成 “执行—反馈—优化”闭环管理体系。
抓住“关键少数”,树立作风模范标杆。领导干部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恪守廉洁自律规定,抵制不良风气,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考核评价机制,将作风表现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和选拔任用考察等关键环节。对于作风优良的干部,予以表彰和提拔;对于作风不端的干部,严肃处理。通过这种方式,形成明确的用人导向,促使领导干部切实承担起作风建设的责任,引领全体党员干部共同营造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
践行群众路线,凝聚作风建设合力。作风建设的本质是党与人民群众的深度互动,坚守群众路线是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必由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将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衡量作风建设成效的关键标尺,维系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要秉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念,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以作风建设新成效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确保党始终作为团结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确保了党始终与人民保持紧密联系,增强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必将助力党引领全国人民创造更多辉煌成就,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以新质生产力助推水源区生态经济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