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河南西峡县寨根乡桑树村卫生室内,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曹方正为74岁的脑梗后遗症患者陈大爷施针。这位1989年出生的博士村医,用一根银针串联起城乡医疗资源,在伏牛山深处书写着新时代中医药人的最新答卷。
银针破局:三甲资源下沉深山
"省城专家来家门口治病,以前想都不敢想!"陈大爷的老伴攥着曹方的手哽咽道。自2025年2月驻村以来,曹方将三甲医院诊疗技术带入秦岭余脉,针对脑梗后遗症、脑出血等慢性病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通过每周上门针灸治疗,陈大爷右侧肢体功能显着改善,同村李大娘也逐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端午节前夕,曹方联合西峡县中医院发起"浓情端午艾草香"大型义诊,运用针刺、艾灸、火龙罐等技术,单日接诊超200人次,吸引邻县群众冒雨前来。一位腰椎病患者治疗后直起腰杆感慨:"十年没这么轻松过!"目前,其团队已建立覆盖周边5个行政村的慢病健康档案,累计开展专项诊疗400余人次。
智惠乡医:留下"不走的中医队伍"
"曹博士教的手法简单管用,我现在天天给家人按摩!"村民刘阿姨在"村间健康讲堂"上现学现用。为激活乡土医疗"造血功能",曹方创新"技术帮扶+科普赋能"模式:在农家小院开设节气养生课堂,结合慢性病防治教授穴位保健法,累计培训300余人次,发放《家庭中医保健手册》500余份;通过病例研讨、实操教学提升寨根乡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
"他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留下了'不走的中医队伍'理念。"乡卫生院院长张东评价道。目前,该院已新增中医适宜技术诊疗科目3项,基层医生独立开展针灸治疗比率提升40%。
生态兴产:构建中医康养产业链
伏牛山麓的艾草香中,曹方正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承诺。依托西峡县山茱萸、天麻等道地药材资源,他提出"种植—加工—康养旅游"三位一体发展思路:规划建设500亩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引进企业建设初级加工厂,同时设计中医文化体验路线,将诊疗服务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
"乡村振兴需要热血,更需要专业。"翻开曹方的驻村日记扉页,这句箴言见证着城乡医疗鸿沟的弥合。当城市博士的银针与山区老人的手掌在艾烟中交叠,一条"中医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路径正徐徐展开。(通讯员安玉良 杨鑫)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河南社旗:青豆田变身“金豆”仓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