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的淅川,广大驻村第一书记正忙碌在田间地头、群众身边。强组织、兴产业、美乡村,他们牢记嘱托,扛起使命,与乡亲们共话发展、共解难题,同心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强组织,筑牢主心骨
“我们小组的村民都在问,通村路为啥就我们那个山头没修上?”村民魏玉良抽了一口烟,扭过头,抛出了憋在心里的话。
“魏叔,您别急!”驻村第一书记水名岳笑着接话,“您组那边修路涉及耕地,现在正在想法子,一定让大家的出行更顺当!”金河镇蒿坪村党群服务中心小院,“小板凳议事会”正开得热闹。这样面对面交流、现场解决问题的方式,已成为蒿坪村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的“金钥匙”。
去年8月底,国务院研究室选派水名岳到金河镇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初来乍到,村民对这位“京官”并不热情,怕他待不长,“镀了金”就走。水名岳脱下皮鞋、衬衫,换上运动鞋、休闲裤,一头扎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走访中,他悟到:必须让乡亲们遇事能找到组织。“小板凳议事会”应运而生。
正是通过这个议事会,村里联系爱心企业捐款30万元,盏盏新灯照亮了回家路;京企定期采购协议敲定,各样土特产销路豁然开朗。
蒿坪村的实践不止于此:村党支部与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二司党支部“云端”牵手,既学中央精神,又摸透村情民意;主题党日,党员“晒光彩、比奉献、传妙招”;“走出去”取经、“请进来”赋能,党员干部本领持续提升。
在荆紫关镇沙渠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明小伟率村“两委”干部、党员冲上防汛一线,筑起“红色堤坝”;毛堂乡贾营村,驻村第一书记严志敏建立“返乡能人库”,吸纳5名回乡人才参与村庄规划,2人入选村级后备干部跟班学习。
班子强,人气足。驻村第一书记们深耕沃土,用行动践行初心,强堡垒、聚人心,党组织优势正在不断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澎湃动能。
兴产业,端稳金饭碗
“滋啦——”九重镇武店村渠首庄园老板贾晓东手腕一抖,丹江鱼焦香四溢。“今年生意不赖!”贾晓东冲着隔壁桌熟客扬声道,“这好日子,多亏了咱穆书记!”
他口中的穆书记,是省委组织部派驻武店村的第一书记穆洪竹。初到武店村,他面临的是“有山不能开、有水不能渔”的困局。
贾晓东清楚记得,穆洪竹第一次召集座谈就在黑板上画出了“1+2”产业蓝图:“生态种植打底,饮用水加工和乡村旅游发力!”话音未落,不少人直摇头:“环保红线卡得死死的,还能折腾出啥名堂?”
“乡亲们!五年前光秃秃的石头山,如今不也披上绿装?路子对了,石头缝里也能开出花!”穆洪竹的话语铿锵有力,窗外,改造后的汤山层叠新绿。
方向既定,干字当头。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他蹲在石榴园研究土壤改良;帮助饮用水厂扩大销量,他一天时间辗转3个城市、对接8家单位;建设渠首庄园,他顶着烈日指挥安装游乐设施……
汗水浇灌丰收图景。1800亩软籽石榴压弯枝头,新建鱼塘波光粼粼,蝴蝶兰基地的组培室提供80个技术岗位,美食苑的凉粉摊让留守老人日赚两百元,连石榴剪枝都成了持证上岗的俏活。2025年武店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超过70万元。
九重镇邹庄村的西瓜、甜瓜喜获丰收,驻村第一书记崔丽平顶着烈日,忙着为乡亲们直播“代言”;老城镇冢子坪村驻村第一书记高有峰,四处奔波,为村里的杏李产业拓宽销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驻村第一书记们牢牢牵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破瓶颈,育产业,激活乡村经济内生“造血”动能。目前,淅川发展生态林果23万亩,精品民宿12家、农家乐700余家,带动就业3万余人。
美乡村,劲吹文明风
台上,村民王玉发拿着钉耙,摆出耙地动作;老乡王国民身挑扁担,展示用力技巧,“农具T台秀”如火如荼。台下,南阳市中医专家义诊、理疗;县影协老师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定格“最美瞬间”。
这一幕便是前不久在网上“火出圈”的王万岭村摄影展现场,“总导演”正是驻村第一书记吕晨辉。
今年2月份,吕晨辉轮换到村。漫山绿意、田间剪影、坡上老牛,瞬间抓住了这位摄影爱好者的心。
“书记,能给我也拍一张不?咱庄稼人一年到头也没拍过像样的照片。”一次,他正拍摄村里的古树,大娘略带腼腆的请求戳到吕晨辉的心:“为啥不办场乡亲们自己的摄影展?”
“当时全县正在开展一碗长寿面、一顿百家宴、一台大联欢‘三个一’活动,我想以此为契机,用最少的钱,办最热闹的乡风盛会。”吕晨辉说。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精打细算:布置场地、策划流程,对接市中医院义诊团队,邀请县影协助阵,发动村民积极参与。
影展当天,乡亲们手持农具,精神抖擞,走出了新时代农民的自信风貌。“吕书记这影展,留住了咱村的‘烟火气’。瞧瞧,现在唱戏、跳舞,文化广场天天都是‘满座’,成了咱的精神家园!”村支书王连华高兴地说。
在上集镇梁洼社区,驻村第一书记王淑楠利用节日开展主题宣讲,为传统节日注入新时代精神内涵。在马蹬镇熊家岗村,驻村第一书记郭星为村里的老人们组织集体生日会,大家看戏听曲、吃着长寿面、唠着家常,其乐融融。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驻村第一书记出实招,付真心,让乡村不仅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更成为凝聚人心、文明新风的精神家园。(全媒体记者 卢晋荥 康 帆)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市宛城区溧河街道党建引领办实事 公益项目惠及万余村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