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白亮坪”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再走“白亮坪”
作者:  肖双来

  25年前的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以淅川县盛湾镇政府宣传干事的身份,到全镇54个行政村之一的白亮坪村调研,后以“白亮坪的希望”为题在南阳市委机关报《南阳日报》发表千字通讯。25年后的五月中下旬,在该镇现任宣传干事黎伟的陪同下,我再走白亮坪,去发现新时代下的乡村之变。

 小车司机史林既是该镇的机关干部,又是包村干部,他的车既是私家车,又是往返乡镇机关和乡村之间的代步工具。我问他下乡油费咋解决,他说现在交通便利了,油不油费的从来没有考虑过,不过只要村里老百姓有事,不管刮风下雨,风雪无阻的及时赶到村里,把老百姓的事解决在家门口,百姓无忧了,自己加点油也心甘。在与黎伟和司机的交谈中知道,白亮坪村现在叫“桃园村”,由原来瓦庙、阴坡和白亮坪三个村整合而成,取桃园三结义之意。不知不觉中,小车在蜿蜒的乡间道路上行驶,45分钟便达到了我记忆中的白亮坪村村部。记得25年前,我和驻村干部老张一起,过柴店、穿瓦庙、走阴坡,历经四个小时,翻越数十个山头,趟过山沟沟里的十几条小溪,赶到白亮坪村部时,已日落西山,准备晚餐了。

 在原白亮坪村部路口,现任村支部书记田群牛已等候在路口,路边树立个牌子-----“盛湾镇村村通公交---白亮坪站”,公交站旁停了两辆摩托车,其中一辆是田支书骑的,另一辆是包地大户骑的。简单寒暄后,我让支书带我去村部看看。在村部旁边,就是二十五年前由南阳电力公司和白鸽集团共同援建的“南阳电力白鸽希望小学”,校舍已不再用,但大门上方的字迹清晰,回想当时为啥选此建校,那可是白亮坪村最宽敞、最明亮的“风水宝地”。据田群牛介绍,白亮坪村距离湖北丹江口市石鼓镇盘道村仅一梁之隔,地连地、山连山,2000年的时候村里还有800多人,由于过去征收农业税、特产税和统筹提留,有一百多人逃到外地生活,后来留下600多人。扶贫攻坚那几年,白亮坪村依靠党的政策,先后通过深度贫困村易地搬迁政策和乡镇集中安置,现在有400多人在乡镇街道上住着,农忙时侯骑摩托或者坐公交车回家忙几天,大部分时间都出去打工了,现在村里仅有三个村民小组,100多常住人口。

 全面振兴乡村经济,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特别是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区,既要保生态,又要保增收,还要惠民生。在白亮坪,中药材种植成为乡村民富的支柱产业,由于农民集中到街上居住,过去种的农作物经常被野猪、獾子等野生动物所害,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村支书就与该县中药材加工企业签订常年供货合同,野生连翘1000余亩,种植苍术三四百亩。由于该村种植的中药材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除了人工除草,就让其野蛮生长,因此药材好。一到收购季,药材商慕名而来,在保证与签订的药企供货外,谁的价格高,农民卖给谁。种药大户田丰春,25年前是村里唯一上过高中的的民办代课教师,一个月120元的代课费为那个时代山里娃娃撑起了希望。那个时候的他,一边教书,一边忙着种地,家里还种植有椴木香菇和袋料香菇。现在不让砍伐树木了,他既是生态护林员,又是中药材种植科技明白人。据田丰春自述,他现在种苍术10余亩,每亩产量3000多斤,地头收购价8块钱,四年挖一次货,比种粮食效益强多了。新大学生村干部小田姑娘是南阳师范学院计算机本科毕业的,她是白亮坪村土生土长的新一代农民,为了报答家乡,大学毕业后就自荐回村当起了大学生村干部。在她的电商工作室,正在给网民推荐来自白亮坪的“高山泉有机水稻”。海拔800多米的一座高山,被当地人叫做泰山;泰山脚下有个泉,叫白龙泉;白龙为报答白亮坪祖祖辈辈对其的呵护,咕咕冒出一眼泉水,常年不断。白亮坪自古有种水稻的历史,现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时,不断提高幸福生活的质量。经过南阳市有关部门检测,白龙泉水达到生活饮用水指标,种出来的水稻籽粒饱满,有南“无常”之誉。

 时至中午,一些农户家已经袅袅炊烟升起。从苍术地里除草归来的农民身上散发着幽幽的中医药香味。山坡上,牛哞哞、羊咩咩;道路上,摩托车载着锄头回家的农民满脸笑容,从他们朴素衣着和欢快的笑声中,我重新看到了白亮坪的希望。(肖双来)


编辑:李启伟1 吕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