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燕巢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散文|燕巢
作者:  于秀海

燕巢

于秀海

  

  我家大门内侧顶角下,有一座10年有余的燕窝。每年春天燕子初到豫南大地时,便有一对燕子双双飞回至老巢。它们先是清理窝里的秽物,用喙衔走往日的积垢,又不知从何处啄来新泥,将旧窝修补一新。年年如此,从不爽约。

  

  我每每仰头看他们忙碌,心中不免疑惑:这些扁毛畜生,如何记得这般牢固?千里迢迢的飞回,竟能寻得这方寸之地。更奇的是,他们似乎总是成双成对,不似人类今日结,明日离,朝秦暮楚。燕子尚且如此,人何以堪?

  

  记得10年前初见此巢时,它还只是墙上一抹湿泥。那对儿燕子也不知是否就是如今这对儿,整天飞来往去衔泥筑巢。我那时年轻,一时反感起来它们的吵闹,就抄起竹竿倒掉它们,母亲见状急忙阻止:“这千万不可!燕子来家是福气。咱欢迎它们在咱这儿安家落户才对。”

  

  10年间,我看惯了它们的来来往往。春天来,秋天走,年年岁岁,不差毫厘。它们认得这巢,记得这路,更精准熟识彼此。有时我想:若将它们的巢移到别处,它们是否还能找到?这问题自然无人能知,因为无人懂得燕子的心思。

  

  今春它们又来,照例先打扫旧居。我站在门下细看,发觉其中一只燕子右侧的羽毛略显稀疏,想是在遥远的途中受到创伤。但它依然飞越千山万水回到了这里。它的伴侣,我猜想是伴侣,紧随其后,形影不离。它们叽叽喳喳的叫着,仿佛在叙说着离别之痛。

  

  人类的婚姻大不如燕子的坚贞。时下不少人视婚姻如儿戏,今日恩爱,明之反目。我认识一个在民政局做事儿的远亲,他说如今办离婚的比结婚的还多。问其缘由,无非是性格不合、感情破裂之类的空话。更有甚者,上午登记下午就离,真可谓闪婚闪离。

  

  燕子不懂这些,它们只知道春日北归,寻旧巢,觅旧侣,生儿育女,秋日南飞。如此周而复始,直至生命终结。

  

  前几日下雨,一只燕子停在院外的树枝上,雨水打湿了它的羽毛,使它看起来瘦小了许多。另一只燕子,想必是它的伴侣,很快从巢中飞出,落在他身旁,用喙为他梳理羽毛,身子紧紧相偎,任雨水肆意流淌。这动人的一幕令眼眶发烫。

  

  人类的爱情何时变得如此廉价?古时候,尚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现如今,誓言未冷,人心已变。科技愈发达,人心愈浮躁。手机一划,便能结识新欢,键盘一敲,便可断绝旧情。方便是方便了,只是那份执着与坚守也随之消散匿迹。

  

  有时我望着燕巢发呆,想着这对燕子若有人类的意识,会如何看待我们这些善变的两足动物?或许它们会觉得可笑:十年如一日的回到同一个地方,守住同一个伴侣,对它们而言是天经地义,而对人类中不少男女来说,却成了难以企及的美德。

  

  前日打扫庭院,发现地上落了几片羽毛和少许干草,抬头望去,见那燕窝边缘又添了新泥,显得更加厚实。窝里传来细微的“啾啾啾”声,想来是它们孵化出了雏鸟。那对燕子进出更加频繁,它们配合默契,一只外出觅食,一只留守护巢,从不争执推诿。

  

  人类的父母相比燕子能如此同心协力逊色许多。物质丰富了,心胸却狭窄了,选择增多了,包容却减少了。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却也失去了最为珍贵的坚守。

  

  秋天来时,这对燕子又将南飞。来年春天,如果无灾无病,它们笃定还会回来,10年间它们始终如一。而10年间,我见过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己数不清了。

  

  燕巢静静地悬在门楣上,见证着这一切。它不言不语,却演绎着情之真谛。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摩旅“骑”遇小红柳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