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头二表炳日月,读之口颊生芬香。
我来守宛本淡泊,从容抱膝依余光。”
这是清代南阳知府罗景在《新修卧龙岗谒忠武侯十六韵》中的诗句。罗景在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任南阳知府,康熙五十年(1711年),主持重修武侯祠,按照前人题咏和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复建和增建了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老龙洞、伴月台、古柏亭、野云庵等,复置躬耕田,重建草庐,形成著名的“卧龙十景”。此外,还整修了仙人桥、宁远楼,保存了三顾桥,又移建诸葛书院于祠前。他还命人在祠的间隙,密栽修竹,种植奇花,使整个祠堂变得满目青翠,幽雅媚人,奠定了现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面貌的基础。同时他又网罗旧史,编纂《卧龙岗志》二卷,是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文化传承的功臣。
罗知府的这首诗,赞扬了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文采飞扬,读之口齿生香。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那么留下了诸多文字作品的诸葛亮算不算的上文学家呢?
诸葛亮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受人崇敬的名人之一,在人民群众和中华文化中有广泛而巨大的影响,除了功业、才能、精神为世人称道外,他的著作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陈寿当初表奏《诸葛亮集》时就说:诸葛亮的“声教遗言,皆经事綜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后来晋凉武昭王李玄盛“写诸葛亮训诫以勖诸子”,认为“周孔之教尽在其中矣”。唐太宗也常引诸葛亮之言教训诫臣下。诸葛亮的《草庐对》、《诫子书》、《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街亭自贬疏》等文章,已成了流传千古、光辉永存的名篇。
最早行世的诸葛亮著作的本子,就是《三国志》作者西晋陈寿所编《诸葛亮集》二十四篇,但在南宋初,这个本子就已残缺不全,后来竟至散佚。中间也有很多人编撰诸葛亮作品,这些辑本,芜杂庸滥,伪作充斥。直到清朝嘉庆年间,乾嘉学者之一,甘肃武威人张澍非常仰慕诸葛亮,于是重新编辑《诸葛亮集》,编《文集》四卷,《附录》二卷,《诸葛故事》五卷,共计十一卷。在明清人编的诸葛亮集子中,张澍的这个本子是最好的一种,体例编排妥当,搜集的资料较为完备而又不太芜杂,所以流传至今。
先来看诸葛亮的诗歌创作,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亮躬耕垄亩,好为《梁甫吟》”,《艺文类聚》卷十九收有《梁甫吟》一篇:“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子?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此诗为乐府古辞,从写坟开始,保留了葬歌痕迹,但从内容看,是一首咏史诗,所咏为齐景公用国相晏婴之谋,以二桃杀三土的故事。在这首诗里,作者对三勇士寄予深切的同情,对晏子予以谴责,爱憎是异常分明的。
从艺术上看,在汉乐府诗作中,此诗显得朴拙了一些,这也是诸葛亮的一贯文风。但结构还是比较严谨的,诗从望荡阴里、见三坟写起,转到写坟中人被谗言遭杀害的悲惨事件,再转到揭出设此毒计之人。层层推进,语语相衔。诗中两用问答句式,都处在诗的关键处,既起醒目作用,又使文气免于平实。语言虽质朴而少文彩,但句句简洁,文雅而不艰涩,明白而不浅俗,可见是经过一番锤炼之功的。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代表诸葛亮文学成就的还是散文创作。
诸葛亮一生,以刘备三顾茅庐为分界点,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躬耕南阳,后期南征北战。从时间上看,诸葛亮的文章大部分作于后期;从文体上看,诸葛亮的文章大部分属于应用性的公文范畴。然而,就是这些戎马倥偬中撰写的公文条例,也是文采斐然,虽无意为文,而堪称绝唱。成为散文史上的经典之作。
对”指“对策”。汉代以察举取士,各地所举士子至朝廷应试,就政治或理论方面当场提出问题,要求考生作文回答,谓之对策,类似后世的统一试题。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刘备在诸葛亮隐居的南阳城西卧龙岗上的草堂里见到了这位青年书生,但见诸葛亮气宇轩昂,仪表不凡,不愧“卧龙”之称,于是向他诚恳地求教治国安邦的大计。诸葛亮见刘备光明磊落、胸怀大志,对自己如此信任,把心腹大事相告。因而深受感动,遂将自己筹划已久的重振汉室统一海内的谋略,全部告诉这位自己理想的人主。这篇只有三百多字的短文,就是著名的《草庐对》。诸葛亮精辟生动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自己的战略思想和策略主张,为刘备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这篇对策,议论风发,剖析深微,使刘备茅塞顿开,勾画出了蜀汉政权建立和恢复汉室的蓝图,成为蜀汉政权的建国纲领。在这篇策论里,也闪烁着战国时期纵横家和兵家的思想。
表是中国封建时代一种公文文体,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诸葛亮一生留下的表文有14篇。从艺术上看,这些表文感情真挚、语重心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言明白晓畅,本色自然。体现了诸葛亮公忠体国的拳拳之情和对刘氏小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其中最具文采、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也最感人的当属前、后《出师表》和《临终遗表》。
《出师表》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载于《三国志•诸葛亮传》之内,陈寿编辑《诸葛氏集》称为《北出》篇,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称之为《出师表》。从此,《出师表》遂风靡后世,成为我国古代散文佳作之一。这篇奏表亲切、诚挚、深刻、流畅、情文并茂、感人至深。诸葛亮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刘勰曾把它跟孔融的《荐祢衡表》相提并论,说“至于文举(孔融,字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一时之英也。”古人云:读出师表不哭者其人不忠,感人之深,于此可见。
《出师表》的主旨在于勖勉刘禅,奋发有为,“兴复汉室”。诸葛亮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分析形势,提出治国方略。他鼓励后主应当继承刘备遗志,励精图治,完成中兴大业。通观全文,可以说是继《草庐对》之后具有指导意义的另一政治纲领。诸葛亮的为人处世、生平志节和政治抱负跃然纸上,起到了鼓舞人心团结一致的精神效用。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五月,魏军主力东下,关中空虚。诸葛亮认为机不可失,再次上表后主刘禅请求北伐曹魏: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贯穿了他一贯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政治抱负,表达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思想。指出了伐魏的理由:“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接着引经据典,指出刘繇、王朗不思进取导致失败,曹操艰难拼搏方才建功立业,如今蜀汉的形势不如汉高祖的时代,人才凋零,国小力弱,若是不思进取只有坐以待毙。最后表达了自己尽人事而听天命的思想,表示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这又是诸葛亮的一篇明志表,在思想内容上与《前出师表》一脉相承,难分高下,令人读后叹为观止。
《临终遗表》从另一方面体现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今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无别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在这篇表文里,诸葛亮写到自己的后事,家产只有八百株桑树,十五顷薄田,子孙的事情留给他们去办,不给后代留下多余的财产。希望我死的时候,家中没有多余的资产,身外没有盈余的财富,不辜负陛下对我的深恩厚爱。“诸葛大名垂宇宙”,诸葛亮的名声宇宙皆闻,靠的不仅是他的丰功伟绩,更多的是他那崇高的道德情操。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和伟大人格通过这篇表文可见一斑。
书信是我国古代应用性文体的一种,诸葛亮的书牍内容上至国家大事,下至朋友之情,从自明本志到勉励后辈,可谓种类多样,摇曳生姿。诸葛亮的书信带有文人之风,从容不迫,娓娓道来。抒情上情深语浅,含蓄内敛。语言上典雅庄重,句式整齐,多用排比句式,时有警策之句。如《诫子书》和《诫外生书》,不但是诸葛亮人生经验的总结,而且是我国家书中的名篇,其中的“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志当存高远”等已成为千古流传的名言警句。
总体来看,诸葛亮的散文呈现出风格本色自然、感情诚挚恳切和 语言简约明净的特点。唐朝的张若虚以一首《春江花月夜》而享誉诗坛,张继更是以一首《枫桥夜泊》而压倒古今。可见,文不在多而在精,诸葛亮留下的作品不多,但风韵独具,其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都堪称上乘。就文章气魄、胸襟、胆识、谋略来说,恐怕只有曹操能与之相比,而丕植兄弟和建安七子更在其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名列古今散文大家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后世之人多以诸葛亮、陶渊明并称。比如南宋豪放词人辛弃疾的《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 ”清朝龚自珍的《乙亥杂诗》:“渊明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二人不仅志趣、品格、抱负相似,而且文章风格都是平淡自然。另外,两人都生活在易代之际的乱世,出身庶族,少孤,都有过隐居生活。不同的是诸葛亮先隐后仕,陶渊明先仕后隐,所以一个成了略不世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个成了天才的隐逸诗人。
一代文豪郭沫若也对诸葛亮的文采有过精彩的点评:“苟陶令际遇风云,未必不能使桃花源实现于世,如武侯终身隐逸,致力于诗,谅亦不逊于陶令也。”那么,假如诸葛亮真的终身隐逸,致力于诗,是不是如郭老所说的“谅亦不逊于陶令也”,中国历史上从此多了一位锦心绣口的诗人,少了一位叱诧风云的英雄?
诸葛亮青年时代隐居南阳,所读之书多为经世致用的诸子作品,仅仅好为《梁甫吟》,可见他喜欢文学作品只是为了陶冶情操。出山之后便跟随刘备东奔西走,直到后来身为丞相,南征北伐。然而于戎马倥偬,日理万机之中,所留下的章表书奏皆有可观者,而像《出师表》、《诫子书》这样的文章更成了千古名文,奠定了诸葛亮文学大家的地位,无愧于“智圣”的称号。
诸葛亮文学创作对后世的影响更多的在于精神上的滋养。他那躬耕乱世不求闻达的高雅志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人格,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思想品行,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爱国情操,激励着后世千千万万仁人志士为理想和正义的事业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地奋斗不息。诸葛亮本人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苍穹中闪亮的明星,为千秋万代所敬仰与供奉。
周末无事到南阳城西修葺一新的卧龙岗文化园游玩,售票处的门口贴着“背诵《出师表》免费游卧龙岗”的广告,大厅里,一名小学生正在流利地背诵这篇千古奇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崇智尚实的武侯精神得到后世传承,颇令人欣慰。
编辑:周星宇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5·19中国旅游日|丹江大观苑免门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