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3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
职业病防治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一环,河南交出了怎样的答卷?记者专访省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处处长毕飞先、省第三人民医院(省职业病医院)职业病诊断办公室主任赵风玲,解读河南职业病防治的实践路径与未来方向。
从专项治理到体系重塑
“我省全力推动职业病防治规划落地见效,‘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已基本实现,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毕飞先总结道。
在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方面,河南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集中整治行动,聚焦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危害因素浓(强)度超标的工业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治理,从源头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全省确定纳入治理企业7700余家,并建立了全省工业企业和专项治理动态数据库。同时,积极开展放射性危害因素专项治理,将牙科诊所、宠物医院等纳入治理范围,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督导检查。
在尘肺病防治攻坚方面,河南出台尘肺病基层诊疗技术规范、基层临床诊治路径,有效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在尘肺病康复诊疗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短板。按照“八个一”建设标准,在尘肺病患者集中的乡镇(街道)建成运行尘肺病康复站56家,实行星级化管理,推动康复站高质量运行。此外,建成河南省尘肺病康复诊疗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提高了信息报送效能及智能决策支持能力。
在职业病防治技术能力提升方面,河南已基本构建起省、市、县三级并向乡镇(街道)延伸的职业病诊断、救治、康复、监测等技术支撑网络。全省现有省级职业病防治机构1家、市级10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308家、实现了县(市、区)全覆盖,职业病诊断机构34家、实现了省辖市全覆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63家,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41家。建设运行了河南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平台。通过多期培训和职业健康技术大比武活动,提升了职业病防治队伍的整体水平。
积极应对新业态挑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模式的不断创新,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电商主播、网络写手等新业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给职业健康保护带来新挑战。
据赵风玲介绍,新业态带来的职业健康挑战,主要集中在职业相关肌肉骨骼疾病以及工作压力引起的心理问题。
毕飞先介绍,河南积极应对新挑战,统筹医疗资源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免费健康体检,2024年惠及2.8万余人;持续将其纳入年度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与干预项目,2022年以来共调查新业态劳动者5600余人,快递、外卖配送业劳动者干预后职业健康素养水平较之前提高16.6%,取得明显成效。
针对企事业单位职工的职业相关肌肉骨骼疾病,省职业病医院将中医特色治疗技术推广至企事业单位,使职工在闲暇之时能就近解决肌肉骨骼疼痛烦扰;针对工作压力引起的心理问题,构建集评估、诊断、治疗于一体的中医现代化预警体系,通过中医大数据库,为职业紧张状态患者提供个性化AI诊疗方案。
护航职业人群心理健康
河南自1990年起便开启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相关研究与防治工作,成果斐然。
在省级层面,河南多措并举,全力强化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人才培育与知识普及。在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特设心理咨询专业,融入职业人群心理健康课程,为社会源源不断输送相关专业人才;组织技术团队深入企业,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切实提升职工心理调适能力。省职业病医院连续三年为全省煤炭企业管理者开展职业人群心理健康培训,助力企业管理者关注员工心理健康,营造和谐企业文化。
全省各地也积极创新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焦作市开通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热线,成为劳动者的心灵“避风港”。郑州市开设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专科门诊,携手企业开展抑郁、焦虑症筛查项目。新乡市开通心理健康专家咨询公益门诊,成功干预心理危机个案20余例。驻马店市建立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监测机制,深入调查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覆盖100余家企业、1万名以上职工。
各地积极创新
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焦作市开通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热线,成为劳动者的心灵“避风港”。
●郑州市开设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专科门诊,携手企业开展抑郁、焦虑症筛查项目。
●新乡市开通心理健康专家咨询公益门诊,成功干预心理危机个案20余例。
●驻马店市建立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监测机制,覆盖100余家企业、1万名以上职工。
编辑:李启伟1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五一”将至 畅游假期丨“五一”临近,河南旅游市场热度攀升 Z世代带火“跟着演出旅行”新玩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