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两场高规格会谈 千年古都“握手”工业强市 洛济融合有哪些融合点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四天两场高规格会谈 千年古都“握手”工业强市 洛济融合有哪些融合点
作者:  陈静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韩玉

  当郑开同城化按下快进键,河南经济版图暗流涌动。

  文旅“顶流”洛阳北上,到工业强市济源考察,“洛济融合”再次来到聚光灯下。两地将从产业协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文旅等方面加速推进一体化融合。

  这场千年古都与工业强市的“握手”,既剑指豫西增长极的破茧,更暗含对“强省会”战略下区域平衡发展的重新解构。

  四天两会:洛济融合的“顶层推进”

  洛阳与济源的互动节奏在今年4月骤然提速——14日洛阳市政协主席孙延文刚刚带领调研组赴济调研,17日两地党政“一把手”已坐进同一间会议室,就推动洛济深度融合发展座谈交流。短短四天,两场高规格会谈,释放出强烈的融合信号。

  这场“一把手与一把手”的对话阵容堪称豪华:洛阳市委书记江凌、市长张玉杰,以及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徐衣显,济源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市长秦保建齐齐到场。

  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在调任济源之前,徐衣显曾在洛阳深耕多年,这种“知根知底”的默契,或许正是双城加速融合的催化剂。

  17日座谈会的讲话,也体现了双方深入推进“洛济融合”的决心:

  江凌表示,洛阳将深度研究洛济一体化发展规划,携手并进推动洛济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徐衣显指出,济源将落实规划引领,健全完善机制,建立具体台账,不断推动洛济深度融合结出丰硕成果。

  此外,在此次座谈会召开的3天前,济源曾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济洛融合发展有关事宜。

  强省会时代,副中心城市如何突围?

  洛济融合,并不是新话题。

  2020年9月,洛阳—济源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一系列重磅举措的出台,标志着洛济深度融合发展进入快车道。近年来,在交通、产业、文旅等方面,洛济融合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洛阳与济源城际公交开通、济源至洛阳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洛阳济源旅游年票合二为一等。

  为何要大力推进洛济融合?从地理位置来看,洛阳与济源山水相连、人文相通、产业相融、感情相亲,推动两地深度融合发展基础好、潜力大。

  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与省级层面的积极部署有关。

  经济发展需要多个支点,区域发展也不例外。

  强省会时代,郑州以万亿GDP撑起河南“半边天”,而作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洛阳却卡在5000亿量级。这不仅是洛阳的困局,更是诸多地方的普遍难题。

  以湖南为例,2024年省会长沙GDP为15268.78亿元,而副中心城市岳阳则为5127.66亿元,差距超万亿。如何打造省域经济新增长极成为诸多省份面临的难题。

  河南很快拿出来“解题思路”:强化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推动提级扩能,形成河南省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同时明确要以郑州市、洛阳市为引擎,融合开封市、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等地方,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引领力的郑州都市圈。

  “洛济融合”也被点名:以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为引领,加快洛济一体化、洛济三协同发展,建设豫西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

  深水攻坚,从“硬联通”到“软融合”

  洛济融合,迫在眉睫。如何做?4月17日的座谈会上,两地“一把手”均“表态”:

  江凌指出,要深度研究洛济一体化融合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两地实际和“十五五”发展;要完善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和工作专班制度;要抓住关键重点,围绕产业协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推进跨区域合作;要加强两地交流互鉴,携手并进推动洛济一体、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徐衣显表示,要健全完善机制,更好促进两地在重大基础设施、现代产业体系、民生工程、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协同发展;要建立具体台账,加快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抓紧明确专班人员、项目清单、关键节点、经验推广等事项。

  从上述发言不难看出,洛济融合将从“硬联通”步入“软融合”的发展“深水区”。

  而在4月14日济源召开的专题会上,更为详细的济源“路线图”出炉:

  ——在产业协同方面,要充分发挥两地产业优势,深化区域产业合作,强化科技创新交流,特别是要抢抓纳入中国石化绿色石化先进材料产业基地机遇,积极对接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中州时代等项目建设,共建高端石化、新能源等产业集群。

  ——在互联互通方面,要加快推动焦济洛平高铁、济洛快速通道、济新高速、小浪底库区港航等项目建设,为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创造更大优势。

  ——在文旅融合方面,要依托双方丰富的文旅资源,强化联合策划营销,促进资源共享、景点共建,塑造旅游目的地特色品牌。

  ——在公共服务方面,要加强教育体育、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方面合作,强化人才联动,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特色学科,促进公共服务协同发展。


编辑:张洋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河南:济新黄河大桥建设稳步推进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