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王苗苗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国务院总理李强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新时代民生事业发展擘画蓝图。作为豫西南区域性中心城市,南阳须紧扣发展脉搏,以生态环境筑基、教育医疗护航、文化浸润铸魂、产业振兴赋能,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书写人民品质生活新答卷。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生态环境是基础。南阳要持续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通过《南阳市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南阳;同时推进白河流域综合治理,持续改善水质,围绕“以水润城,以绿荫城”的城市建设理念,规划建设“口袋公园”“滨水绿道”等便民生态空间,扩大城市绿地覆盖率,实现“家门口就有绿意,走几步就是公园”的宜居生活空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发展教育是关键。2025年南阳市教育系统紧盯“安全、质量、改革”三大主题,紧扣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推进教育领域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保障孩子们身心健康。实施数智赋能教育提升工程,加快“学在南阳”平台建设,实现教育专网、校园网全面贯通,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和研学实践,让人工智能融入育人方式变革中,让教育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发挥关键作用。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健康保障是根本。健康是幸福生活的源泉,要加大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改善就医环境,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模式。除开通线上问诊外,要进一步优化中医综合服务,实现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继续在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上出实招、办实事,加快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惠民夙愿。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文化建设是灵魂。南阳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要积极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张仲景医药文化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要大力发展文化与科技相融合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提升汉画馆、医圣祠等文化场馆数字化水平,建设城市书房,打造“书香南阳”。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带动就业是保障。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通过发展产业、扶持企业等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建设农业产业扶贫基地,采用“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基地+技术培训”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劳务增收等形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围绕牧原集团、卧龙防爆电气、中南钻石等龙头企业,打造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同时推动三顾里、万悦城、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差异化发展,培育特色商业街区,发展“夜间经济”,通过带动就业、增加收入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到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既体现了党的民生事业重心质的飞跃,也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指明了方向。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没有终点,只有一次又一次新的出发。实践证明:当发展成果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城市进步的每一个音符都将化作百姓脸上的幸福笑容。
(作者单位:新野县委党校)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