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优化路径探赜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优化路径探赜
作者:  南阳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帆

南阳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关键课程,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这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提出了新的挑战。实践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当前高职院校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以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依托于校园内的小规模实践活动,如专业实习、认识实习等,并且这些活动往往与专业密切相关,而非直接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这种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虽然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实践能力,但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升思想政治觉悟方面的作用并不突出。其次,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往往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在设计实践教学活动时,未能充分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和学生关切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时难以产生共鸣,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可能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不能合理分配实践教学活动的重点,使得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够紧密。同时,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监督和反馈不够,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有效激励。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教学内容与现实的脱节是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加之缺乏对行业发展的敏感性,教学内容往往不能及时反映时代变迁和现实需求。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个人发展、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二是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和互动,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讨论式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不够广泛,这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评估机制的不完善也是一个关键问题。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实践教学的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此外,这种评估机制的不完善也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程的吸引力,因为学生很难从评估中获得对自己学习的积极反馈。


  结合时事热点与学生实际问题更新教学内容


  在“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时事热点与学生实际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时事热点的引入可以使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同步,确保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并分析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例如,在讲解“毛泽东思想”时,可以结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进程,引导学生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对国家发展战略的了解,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把握理论的时代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其次,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来更新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现实意义。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来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学生能够更加现实地理解和吸收理论知识。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时,可以引入当前的就业市场变化、职业规划等话题,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应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理解并吸收知识。通过这些互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思辨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引入跨学科知识拓展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


  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引入跨学科知识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能够使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相结合,形成更为全面的知识结构,更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可以通过对现有思政课程的深入挖掘,加入更多的历史案例分析、经典著作的学习和解读,以及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综合分析等方式来实现。这样的深度拓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层次理解,使学生能够在深入的思考中掌握理论的精髓,并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教学内容的广度则要求教师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引入跨学科的知识和视角。例如,可以结合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跨学科知识的引入,不仅能够丰富课程内容,而且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在实施跨学科知识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要确保跨学科知识的引入与思政教育的目标相契合,确保新引入的内容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要注意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避免因引入的内容过于艰深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三是要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和理解跨学科知识。


  加强校企合作整合优化校内外教学资源


  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校内教学资源的整合涉及到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高职院校应主动与政府、行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发符合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实践平台,如实习基地、校企合作项目等,学生可以在实践中直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与行业专家进行互动,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其次,校企合作可以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社会实习和工作场景,这是传统教室内模拟情境所无法比拟的。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将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企业文化及职业素养标准引入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直接面对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工作适应性。学校和企业也可以共同开发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课程,将企业实际案例和前沿技术引入课堂,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并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要求,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此外,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优化实践教师团队,企业专业人士和学校教师可以共同设计和执行教学计划,使得教学过程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个人经验,而是集合了企业和教育领域的综合智慧,这样的教师团队不仅能够提供实践经验,还能够从专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导。


  建设在线教学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当前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背景下,建设在线教学平台可以有效地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领域,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与灵活性,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补充和延伸传统的实体教学模式。建设在线教学平台的目的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AI大数据模型的应用,建立一个虚拟的、跨时空的教学环境。通过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前利用在线平台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课堂上则更多地参与深度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形成“翻转课堂”的生动局面。同时,结合虚拟实践与实地考察,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模拟历史场景和社会现象,再辅以实地参观考察,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感知和情感体验。此外,项目式学习与在线协作也是重要一环,学生在线上平台进行任务分配、资料搜集和进度汇报,线下实施项目计划,最终在线上展示成果,既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又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建设在线教学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本文系南阳职业学院2024年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专项课题《“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NZDJ-15)研究成果。


编辑:窦文帅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