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光眼周
2025年3月9日至15日是第18个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题是“AI协同护航,共防青光眼盲”。那么,什么是致盲性眼病青光眼?青光眼常见治疗方式和手术方式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在这个手机不离手、电脑不离身的时代眼睛的使用率高,眼健康受到了大的挑战。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2%,相当于每50人中就有1人面临视力被悄悄“偷走”的风险。更要注意的是,青光眼不是老年人的专属,从婴幼儿到青壮年,都可能成为它的“攻击目标”,而且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毫无察觉。
01认识青光眼:无声的“视力小偷”
青光眼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排名前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主要是因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视野缺损的眼病,若不及时干预,视野会从周边向中心逐渐缩小,最终失明。它的损伤主要体现为视神经的损伤,像电线一样,断了就是断了,再也连接不上了。
青光眼两大类型: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最常见(占70%),早期无症状,常被忽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突发眼胀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骤降,需立即就医。
关键警示:青光眼导致的视力损伤不可逆转!早发现、早干预是避免失明的唯一途径。
02哪些症状要警惕?
➤早期隐匿症状:轻度眼胀、鼻根酸涩,休息后缓解(易被忽视)。夜间看灯光出现彩虹样光晕(虹视现象)。
➤进展期表现:视野缩小(如走路常撞到门框、上下楼梯踩空)。视力模糊,尤其是侧方物体难以察觉。
➤急性发作征兆:剧烈眼痛伴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骤降。
03南阳尖峰眼科青光眼专家程正福教授提醒这六大人群需每年筛查
✅ 50岁以上中老年人;
✅ 高度近视(600度以上)、远视患者;
✅ 有青光眼家族史;
✅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
✅ 夜间关灯玩手机党。
04医生建议:这些误区要避开
❌ 误区1:“没症状=没青光眼”
→ 开角型青光眼早期无症状,等发现时已丧失40%以上视野。
❌ 误区2:“眼压正常就没事”
→ 约30%患者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需结合视神经和视野综合判断。
❌ 误区3:“手术后一劳永逸”
→ 术后仍需定期复查,部分患者需辅助药物控制。
科学防治,守护视界
01
➤早筛查:每年一次“眼体检”。
➤必查项目:眼压测量、眼底照相、视野检查。
➤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复查一次。
02规范治疗:三驾马车控眼压
➤药物:降眼压滴眼液(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停药)。
➤激光:虹膜周切术等。
➤手术:小梁切除术、引流阀植入术等,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者。
03日常护眼:
➤避免长时间暗环境用眼(如关灯玩手机)。
➤控制情绪波动,少饮浓茶咖啡(防眼压骤升)。
➤运动选择:推荐散步、瑜伽,避免倒立、举重等憋气动作。
部分图片来源摄图网
编辑:轩雪麟. 校审:轩雪麟 责任编辑:奈志成 监审:周星宇
上一篇:吴汉卿教授亮相央视《中国中医药大会》展示吴氏针法魅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