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 (全媒体记者康 帆)“事业编制,企业工作,有生活补贴,有晋升渠道,五年后还可‘双向选择’,感谢政府给我提供这么好的机会,用自己所学为家乡作贡献!”日前,在淅川县福森集团,通过“政聘企用”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刘冰高兴地说。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回巢。刘冰的故事,是淅川县重视人才工作的缩影。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近年来,淅川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积极引育、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引才、聚才、识才、用才水平,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
打造引才“强磁场”。近年来,淅川县立足水源地绿色发展县情,围绕汽车零部件、现代中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四大百亿产业集群,制定《淅川县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靶向引才,精准招引。创新“政聘企用”招引模式,围绕全县重点产业,通过给编制、给补助、给服务,搭建助企引才平台,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从事技术创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项目运营等工作,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发挥乡情引才。举办“家乡建设恳谈会”、项目对接会等活动,利用清明、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乡情联谊活动,加强与在外高层次人才的沟通交流,推动人才回引、技术回归、项目回流。
特色活动引才。举办“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修复专家服务团河南淅川行”活动,为15名专家颁发聘书,为守好丹江碧水提供智力支持。积极组织企事业单位参加各类招才引智大会,开展30余场线上线下招聘会和直播带岗活动,促进8000余名重点人才达成就业意向。
科技平台引才。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建设科创平台,以项目为依托,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推动企业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共建科技实体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2024年,新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科创平台总数位居全市第一方阵。
科创主体培育蹄疾步稳,大个企业昂起创新“龙头”。唐河县创新运用产业联合基金等载体,打造引领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2023年,唐河县充分发挥农牧装备产业优势,成功争取到全省第二批科技研发联合基金,成为全省仅有两个县之一。该基金总规模6000万元,实施期为三年,每期2000万元。目前,已累计立项项目14个,下拨资金3000余万元,有力撬动了农牧装备产业延链强链。6家企业参加省市创新创业大赛,亚澳农机荣获省赛成长组三等奖,南商农牧荣获省赛优秀奖。
持续的科技创新,正深刻改变、重塑唐河的发展格局。唐河三大主导产业和五大优势行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传感器、灯具照明、锂电池等产业链关联企业200余家,总产值达80亿元。开发区位居全省营收200亿元以下第5名,获评省级绿色园区。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唐河县委书记贺迎表示,唐河将坚持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唐河实现转型提质发展。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市74个项目列入今年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