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峡县丁河镇以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支部过硬星“五星”村党支部创建为抓手,认真学习借鉴 “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因地制宜,释放土地最大效益。积极落实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镇高标准粮田基本实现全覆盖。建立完善“一长两员”制度,每眼机电井设立井长1名、管护员若干名、维修员2-4名,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农综开发机电井后期维护不到位问题。镇大力推行非“田长制”,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相对独立的土地资源网格化监管体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大力推行植保无人机喷药技术和优良品种。立足实际大力推行智慧农业,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大型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大型农机机械化作业在90%以上, 智能化农机作业在60%以上,耕作、播种、管理、收割等智能化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广泛推广应用智能大棚、蔬菜烘干、自动控制播种等新技术,农业插上了信息化翅膀。扶持引导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高效利用,推动农业种植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
盘活资源,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以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为托管方,按照农民的要求,对其责任田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的土地托管模式,最大限度使农民受益。开展闲置宅基地统计,探索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利用闲置宅基地、闲置老学校等建设就业车间。对扶贫资产逐年逐个追溯资金项目来源、用途去向、资金状况等信息,推进公司化管理。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致富带头人、回创人才、乡村能人等,积极参与扶贫资产的运营,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
多措并举,打造幸福“新丁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强化控尘、控煤、控车、控油、控排、控烧六控措施。以深入推进河长制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和潘河等垃圾治理。以深入推进林长制为抓手提升全镇绿色满眼指数,开展万亩农田林网示范方项目等植树造林工作,新栽植林木3万余棵。持续推进垃圾治理,全镇共有垃圾中转站3座,垃圾箱23个。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在既有美丽乡村示范村三间房、龙王庙村基础上,圆满完成土山红色美丽乡村示范村和辛庄农耕文化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典型带动作用凸显,示范带动全镇17个行政村创建生态宜居村党支部。按照有机构、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六有”标准,明确组织设置、工作规范、运行流程,配备专兼结合的文明实践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组织推进、资源整合、嘉许激励、投入保障等工作机制,实现阵地、队伍、活动、项目有机统一、协同联动、高效运转。
功以才成,形成人才集聚“强磁场”。把“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活动作为“双招双引”的重要契机,根据春节、中秋节等重要节点活动情况和“双招双引”变动情况,修改完善工作方案,对方案内容再研究、再审视、再推演、再细化,立足现实需求,着眼长远发展,积极发动用才主体、亲属乡贤等多方力量,强化服务保障,持续做好挖掘优质人才及项目需求工作。全方位、立体式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展现丁河良好形象,全力营造“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话家常、联情感、促发展”的浓厚氛围,把人才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项目优势、资金优势,实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新突破;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同频共振,群策群力,落实落细各项目标任务。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西峡县丁河镇近年来建设和美乡村的经验启示,只要认真学习借鉴 “千万工程”经验,立足资源禀赋、强化特色优势、聚力延链成群、优化管理机制,形成产业发展有活力、农民增收有动力、人才流入有引力的新格局,就能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业兴村强、民富人和、美丽宜居新画卷。(通讯员 张涵茹)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西峡县丁河镇:强引领抓产业促增收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下一篇:饭 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