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时节,行走在移民新村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一尘不染的柏油路、错落有致的红瓦民居、色彩鲜艳的墙壁绘画、整齐排列的果蔬大棚……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尽收眼底。
近年来,淅川县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活力转变为发展动力,绘就了党建强、产业兴、乡村美的新画卷,全县上下呈现出百花齐放、竞相赶超的生动局面。
聚合力 牢基层战斗堡垒
“我们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龙头带动,本着全民参与共同富裕这一目标,村集体经济由2022年的35万元到目前近百万元,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邹庄村党支部书记邹玉新说。为更好促进邹庄发展,淅川县提出建设“大邹庄”战略,邹庄村与邻近的下孔、孔北、水寨等村成立联合党支部,以抱团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在大邹庄的带动下,全县村(社区)已组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雁阵”。
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淅川县着力实施头雁培育“铸魂工程”、党员联户“暖心工程”、合村联组“融合工程”、绩效薪酬“强筋工程”和集体经济“壮骨工程”等“五大强基工程”,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走进荆紫关镇全庄村柳编加工车间,各式各样的柳编产品琳琅满目,村民脚踩小板凳,藤条在指尖翻飞。“一直想为家乡干点事,让乡亲们都富起来,经过考察我们选准了技术难度低、劳动密集型、适合本村发展的柳编产业。”全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建伟说,在外地务工的他于2020年11月返乡任职,凭着对市场的敏锐度引进了柳编产业,柳编产品一经上市就供不应求,并走俏国外,村民们实现家门口就业,走上致富路。
选对一个人,带强一个村。淅川县瞄准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大学毕业生等群体,选拔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的优秀人才,调整充实到村“两委”干部队伍中。目前,全县每村已至少储备2名后备干部,让他们在基层实践中逐步成长。
每季度开展村支书“大比武”活动,择优推荐支部书记参加公务员(事业编制)招录(聘)考试,示范带动“头雁”群体争相担当、竞相作为;创新推行党员就近联户、发展联户、选择联户,确定11472名党员联系帮扶133247户常住户,实现党员进网格、帮户全覆盖;采取“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富带穷”方式,有序推动194个行政村合并为86个,实现规模并大、班子并优、实力并强、机制并活、面貌并新;推行动态化、差异化薪酬管理,根据工作实际发放绩效,让业绩突出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得实惠、有干劲;县财政每年拿出1500万元,对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每年扶持5万元—8万元,连续扶持5年……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切实把基层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谋发展 开辟强村富民新局面
走进金河镇蒿坪村,蔬菜大棚内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忙着收摘大白菜。“我们村以短期发展蔬菜大棚、中期发展蜂糖李林果产业、长期发展文化旅游三产融合模式推进强村富民。”蒿坪村党支部书记杨豪介绍说,蒿坪村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该村流转土地60多亩,投资200万元建设54个蔬菜大棚,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引进公司种植大樱桃,林下套种油用牡丹400多亩,开发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深加工产业。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6.7万元,带动部分群众收入翻一番;挖掘村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网红打卡地“乡愁小镇”,吸引5万多名游客前往观光。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县、河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淅川县通过组织融合、工作融合、机制融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引领力和凝聚力,以“群众增收、共同富裕”为核心,坚持“三业并举”,即发展产业、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共同发力,促进群众增收。
“以前在外打工,顾不了家,现在回到老家参加技能培训,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这次还拿奖了!”在今年的全县职业技能大赛暨就业招聘会上,获奖选手上集镇村民王雪松乐得合不拢嘴。
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淅川县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作为抓手,今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4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2614人,新增高技能人才7470人,新增返乡入乡创业2014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技术支持。
基层党建的整体提升、全面建强,激活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淅川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发展柑橘、石榴、杏李等特色林果23万亩,发展金银花、迷迭香等中药材产业14.7万余亩,林果业产值达6亿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建成旅游重点乡镇10个、重点村36个,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园40余个,辐射带动2万余户,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2023年,淅川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4亿元,同比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89元,同比增长10.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重实效 激活改革发展新动能
聚焦中心大局和重点领域,淅川县整合各方力量,跨区域、跨层级、跨领域、跨行业建立联合党组织167个,覆盖基层党组织1356个,吸纳党员12600多名,为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凝聚了澎湃动能,让全域党建在淅川大地全面开花结果。
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依托工业园区,探索抱团共建、行业领建等方式,建立起香九厚工业园区联合党委等,整合部门和非公党组织,归口纳入业务链、协调链、互促链等党支部,推动部门联动、资源整合。全县整合淅川驻地招商、在外成功人士中党员力量,分别成立京津冀、粤港澳、成渝驻地招商联合党组织,变招商部门的单打独斗为集团招商。
在重点项目和重大任务攻坚的最前沿,探索实施“党组织+工作专班”“党组织+指挥部”模式,建立了一批联合党组织,广泛吸纳域内外、体制内外各方力量,合力攻坚。为确保一库清水北送,淅川县整合水利、环保等近30个职能部门和省渠首检测中心、北京首创集团等20多个域外、体制外单位力量,建立水质保护和生态建设联合党委,实现多龙治水协同作战。
在乡村振兴的桥头堡,探索跨村联建、村企联建、村企园区联建等联建模式,建立大邹庄乡村振兴、上集沟域经济等联合党委,催生“大邹庄”“大关帝”“大磨沟”等一批示范村。
在产业发展的主阵地,采取“党建+合作社”“党建+龙头企业”等模式,建立林果、渔业等产业型联合党组织,以党建链引领产业链、催生经营链、激活销售链、带动增收链。
激活党建“红引擎”,跑出发展“加速度”。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淅川县将以党建引领的如椽大笔,以“红色”为底,绘就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多彩画卷。(全媒体记者 段 平 卢晋荥)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镇平县侯集镇:聚焦矛盾化解 共谱和谐稳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