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披绿,林下“掘金”。
南阳市林下经济发展面积847.95万亩,产值234.46亿元;20余万农户从事各类林下经济,带动从业人员超40万人……近年来,我市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促进林农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用好林下空间,突出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发展,走出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南阳实践”。
在卧龙区国储林项目基地,记者了解到,该区利用林下套种方式,种植艾草等中药材6000余亩,同时在谢庄镇、安皋镇、青华镇等地,大力发展林间套种、林间养殖,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南阳市通过积极探索林下种植特色化、林下养殖规模化、森林旅游品牌化的“三化”模式,成功将丰富的林地资源转化为宝贵的“金山银山”。
林下种植特色化。突出林菌种植,大力发展香菇、平菇、木耳等食用菌产业,全市林下种植食用菌面积达177.68万亩,年产值20.75亿元;突出“林药”种植,着力发展山茱萸、艾草、丹参、射干、苦参、黄精、石斛等林下中药材种植,全市林下种植中药材150万亩,年产值19.6亿元。
林下养殖规模化。利用疏林地、未成林地及林下空间,放养鸡、鸭、鹅等家禽,发展养殖业,实现林禽互利共生,全市共发展面积93.78万亩,年产值10.95亿元。特别是,西峡县规模化发展林蜂养殖,全县林蜂达到3万余箱,年产值超2000万元,被群众称为“甜蜜事业”。森林旅游品牌化。以森林资源为依托,强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度假等绿色生态产业,打响南阳“好山好水好生态”品牌。全市已建成5A级旅游景区2个、4A级旅游景区16个;建立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1个(桐柏县)、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8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0处;培育了西峡老界岭、内乡宝天曼、南召五朵山、桐柏淮源等一批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森林康养旅游目的地。全市年森林旅游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综合效益超80亿元。
走进位于南召县城郊乡罗坪村的河南联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药材育苗驯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高大明亮的玻璃温室,室内整齐排列着50余万丛不同品种的石斛苗,郁郁葱葱,长势良好。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已形成一条以林下中药材种植为主的绿色产业发展链条,季节性用工在120人左右,同时为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带动600余农户进行中药材林下种植,每亩收入4000元以上。
“林下经济是践行‘两山’理念,走好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体现,对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市林业局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各县市区充分利用农林牧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复合经营模式,提高单位面积林地综合效益,美了生态,富了群众口袋。
经营主体引领。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引领作用,带动林下经济从一家一户松散型发展向“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集约化发展转变。全市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1527家、家庭林场268个;建立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7家,省、市级林业专业示范合作社67家。区域发展带动。围绕林下经济产业,充分发挥各地农业企业资金和技术优势,扶持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化集群。目前,已形成以镇平、方城、社旗、唐河、新野、卧龙、宛城等为主的林下种植、养殖区;以西峡、淅川、内乡、南召、桐柏等为主的森林景观利用和林下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区;以卧龙、宛城和镇平等为主的休闲观光采摘餐饮服务区。(全媒体记者 王鸿洋)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市心理咨询师协会走进南阳指爱美甲化妆纹绣学校开展“重拾梦想 心理助力”的心理团体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