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星”支部创建是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载体。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方城县券桥镇坚持党建引领,以创建“五星”支部为抓手,成立“五星”支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五个创建工作专班,班子成员牵头负责对应星级创建工作,对标制定工作方案和创建规划,明确各自工作任务,逐村指导打造特色亮点,全面掀起五星支部创建热潮。2022年创成“四星”村党支部4个、“三星”5个、“二星”支部16个。2023年创建 “四星”村党支部3个,“三星”10个,“二星”10个,“一星”1个。2024年计划创建 “四星”村党支部5个,“三星”10个,“二星”10个,“一星”1个;其中产业兴旺星5个,生态宜居星20个,平安法治星22个,文明幸福星26个。
党建引领“聚合力”。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只有支部过硬,充分发挥党支部“主心骨”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才能让乡村干群凝聚合力实现乡村振兴。该镇党委成立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工作专班,结合券桥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创建规划并建立创建工作台账,锚定“三星”支部成片、“四星”支部成批、“五星”支部全县领先目标,找准着力点,设置硬指标,细化创建办法、制定评价细则、明确激励政策、健全推进机制、强化督导检查。各村党支部构建“村党支创建工作总体推进,“两委”成员有序推进,‘创星’专班分组推进,村支部书记落实创建第一责任人”的组织体系;坚持“一星一专班”,聚焦多项乡村治理重点任务,细化量化,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压实压紧创建责任;坚持以上率下,查找工作短板,制定“创星”规划,明确创建目标;组织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促进全体党员干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吃透弄通创建文件精神,创建标准了然于胸。
特色产业“强引擎”。 产业兴旺是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该镇立足农业乡镇实际,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确立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突出粮食安全基础地位,不断拓展农业产业发展链条,推动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落户、发展,初步形成 “一纵一横一中心”果蔬和艾草产业带,三间房等村的蔬菜大棚,冯洼等村的食用菌,马岗等村的林果采摘,十二里河等村的苗木花卉等,都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公司绑合作社、合作社绑农户联农带农机制千方百计促农增收。按照产业区域化、区域特色化、特色规模化的发展模式,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 以乡村振兴综合片区为核心,辐射辖区内各行各业,建成南部工业园、蔬菜大棚及农产品深加工园、电商产业园、食品中草药加工园、土山村崔庄红色教育园等有规模、有亮点、有效益的乡村振兴产业园。
人居环境“展新颜”。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最直观的表现。该镇围绕编制村庄规划、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美化村容村貌等创评要求及标准,把生态宜居星村党支部创建活动与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六清”“六治”集中整治行动“回头看”、美丽乡村“十县百镇千村”示范创建、卫生示范创建、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村乡村振兴规划落实结合起来。同时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五年提升行动,聚焦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 貌提升等重点任务,着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增效。。
社会治理“添动力”。该镇围绕防范欺诈诈骗行为、风险隐患排查、防范疫情传播、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等8项创建评定标准,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对26个村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施策,运用“矛盾风险联防、社会治安联控、突出问题联治、重点工作联动、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和“组织推动、宣传发动、示范带动、考核驱动” “六联四动”创建模式,开展查矛盾、查纠纷、查风险、查隐患、查苗头“五查”活动,精准防控,做到及时化解,确保“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
文明幸福“激活力”。 提倡移风易俗是为了让村民文明幸福指数得到不断提升。券桥镇成立镇村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狠抓工作落实。建立考核机制。将移风易俗纳入党的高质量建设、村级百分制绩效考核、精神文明创建、党风廉政建设和整治农村社会不良风气的重要考核内容,成立暗访组,及时查处通报典型案例。建立群众自治机制,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明确“什么事可办”“什么事不可办”“什么事在什么范围办”,使村规民约从“选择性遵守”变为“强制性约束”,全镇26个村通过“两委”换届,重新修订村规民约,村村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各村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结合村情,制定了《红白事简办标准》等,使每家每户办红白事时有章可循;部分村还把红白事简办作为表彰奖惩的重要依据,对不按要求大操大办的,红白理事会将不进行服务,并取消家庭及成员先进评选和福利慰问资格,真正让红白理事会工作有依据、有作为、有权威,村民红白事简办有底气。(王炳中)
编辑:窦文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