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城县券桥镇立足本地实际,聚焦聚力稳产保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科技兴农、深化农村改革、“三农”项目建设等方面工作,努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券桥实践“三农”新篇章。
落实惠农政策,确保粮食安全,保障“粮袋子”“菜篮子”供应。积极落实“藏粮于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的“四藏战略”,持续推行“田长制”,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严禁“非农化”“非粮化”。2023年落实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政策9850户、耕地地力补贴政策10896户;新打机电井36眼,2024年启动实施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调结构、创特色,建大棚、促带动,抓质量、树品牌、促营销,打造大棚蔬菜基地,蔬菜大棚发展到200余棚。
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管好用好扶贫资产。严格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干部定期摸排制度,及时上户核实农户提出的申报诉求,加强部门数据共享,及时核实上级部门下发的数据情况,对符合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按程序识别纳入,明确由所在村责任组长和第一书记作为帮扶责任人,实施重点帮扶,确保帮扶到位收入持续稳定。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和“一户不返贫、无人新致贫”,2023年新进监测户15户59人,消除风险22户75人,实施帮扶项目5个,帮扶资金1100余万元;2024年上半年新纳入监测户2户6人,消除风险监测户5户9人,实施帮扶项目6个,帮扶资金400余万元。对扶贫资产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确保收益权、落实监管权,确保扶贫资产安全可控、阳光运行。推进公司化管理。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致富带头人、回创人才、乡村能人等,积极参与扶贫资产的运营,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
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确立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券桥等村的蔬菜大棚,冯洼等村的食用菌,券新、好庄、马岗等村的林果采摘,十二里河等村的苗木花卉,马庄等村的牛羊养殖发展成效明显。把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列入工业立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像抓工业经济发展一样抓农产品加工业,河南环福大豆食品有限公司、兆民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立券桥镇电商直播创业园,坚持“政府搭台、市场运作、自主发展”原则,探索“电商直播+农业特色产业+工业产品”发展新模式,帮助群众把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带货变成“新农活”,使优质农产品、工业品搭上“数字快车”,让“好收成”变成“好收入”。
探索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实施种子工程,全面抓好农技推广。探索公司绑合作社、合作社绑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千方百计促农增收。依托南阳(方城县)鑫源粮油有限公司、方城县金谷粮油购销有限公司等,推进镇内50余家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大力发展大力发展适宜券桥种植优质高效的弱中筋小麦,突出选用高产稳产、耐密抗倒、熟期适中、多抗广适的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优良玉米品种;依托河南永优种业和方城慧丰农资等公司,与镇内相关种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建设党桥、龙庄等小麦、玉米、花生等种子繁育田3000余亩。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大型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大型农机机械化作业在90%以上,智能化农机作业在60%以上,耕作、播种、管理、收割等智能化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广泛推广应用智能大棚、蔬菜烘干、自动控制播种等新技术,扶持引导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高效利用,推动农业从“会种粮”、“会种菜”到“慧种粮”“慧种菜”等转化。
抓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持续不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强化控尘、控煤、控车、控油、控排、控烧六控措施。落实落细河长制度,常态化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周边和潘河等垃圾治理。进一步完善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全镇共有垃圾中转站3座,垃圾箱236个、垃圾桶8132个、大型垃圾运输车辆6辆、小型垃圾清运车辆159台、洒水车1台、环卫工159名。因地制宜开展农田林网建设和村庄、通道绿化建设。栽植各类苗木50000余株,补植补造乡村道路27公里,农田林网植树14公里。以“四好”农村公路建设为抓手,不断开展国、省道和乡村道路环境治理,全面提升路域环境。(王炳中)
编辑:窦文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