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发挥优势创新模式,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开得更绚丽

关注南阳网
方城县券桥镇:发挥优势创新模式,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开得更绚丽
作者:  王炳中

  方城县券桥镇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群众工作为抓手,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动员、宣传教育群众的优势,以理论宣讲“汇精神”、道德践行“汇新风”、人人参与“汇志愿”、真抓实干“汇实践”、美美与共“汇美育”,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着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打造成学习宣传的重要阵地,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凝聚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支撑。

  

  注重思想引领,“汇精神”提升乡村治理驱动力。强化思想引领,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软实力”,将宣传新思想、新政策与社会基层治理、群众身边变化结合,激发村民主动创造美好生活、参与基层治理的动力。把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工作纳入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考核重要内容,从组织领导、机制制度、培训教育、阵地建设、效果评估五个方面建立机制、明确责任、科学管理、量化考核,探索出了一条扬正气、接地气、聚人气的理论宣讲模式,打通了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该镇统一编印理论宣讲提纲,统一讲稿,统一口径,从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等多个方面规范理论宣讲工作,坚持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组建“百姓宣讲团”常态讲,以改进宣讲内容、方式和载体为突破口,打破“照本宣科讲”“群众被动听”“讲完报总结”的固定模式,面对面,心贴心,让理论带着“泥土味”,让宣讲“接地气”,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群众爱听、易懂的“土味化”口语,开展“面对面”的“零距离”宣讲互动,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用小话题反映大主题,让理论接地气、贴民心,让宣讲“活”起来、“动”起来。

  

  注重价值融合,“汇新风”彰显精神品格感召力。坚持“核心价值、凝心铸魂”,推动村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为进一步提升全镇居民的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2024年6月份,券桥镇积极组织镇、村工作人员深入村庄农户,大力开展诚信宣传宣讲活动,为保障宣讲宣传效果,该镇抽调 5 名工作人员组宣讲成宣传小组,逐村逐户进行诚信宣传,在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工作人员不仅细心的向村民们详细讲解诚信的内涵和价值,还着重介绍“宛信分小程序”,并积极引导村民们进行注册,通过宣讲宣传,推动全镇形成李“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共筑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注重服务实效,“汇志愿”凝聚文明乡村向心力。立足居民需求,以居民的满足感、幸福感作为标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融入群众生活,打造“党建引领+居民互助”的志愿服务模式。该镇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任务,探索出“志愿服务+”工作法,志愿服务+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券桥;志愿服务+植绿护绿,建设绿色券桥;志愿服务+健康守护,建设健康券桥;志愿服务+移风易俗,建设文明桥,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如春风化雨,滋润百姓心田,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润滑剂”。比如,该镇将志愿服务与移风易俗相结合,通过向村民发放移风易俗、文明风尚等宣传资料,引导大家抵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封建迷信、聚众赌博等陈规陋习,倡导大家爱护环境、文明生活,把文明新风吹进村组农户、田间地头。

  

  注重资源整合,“汇实践”激活人人参与新动力。推动“人人起而行之”,发动共建单位(行政村)、在职党员、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画好“软实力建设共同体”的同心圆。优化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幸福大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建设,推动各类服务资源向党群服务中心集聚,实现场地集中布局、功能集合构建和资源集约利用,满足群众各项需求。按照有机构、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六有”标准,对26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完善提升,明确组织设置、工作规范、运行流程,配备专兼结合的文明实践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组织推进、资源整合、嘉许激励、投入保障等工作机制,实现阵地、队伍、活动、项目有机统一、协同联动、高效运转。(王炳中)


编辑:窦文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