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方城县券桥镇三间房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树木成荫,在夜晚,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随着广场舞动感的旋律一同摆动身姿,好不惬意。近年来,券桥镇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广大群众参与度,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变“村景”为“风景”,美丽乡村的幸福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强基固本助力乡村振兴。夯实耕基稳增产,变“粮田”为“良田”。 积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 “田长制”,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改造,2021年提升1.5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22年完成1.4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2023年新打电井36眼,2024年实施5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大型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大型农机机械化作业在90%以上, 智能化农机作业在60%以上,耕作、播种、管理、收割等智能化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扶持引导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高效利用。落实落细耕地地力综合补贴等惠农惠农政策,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联农带农助长效,变“输血”为“造血”。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路径,大力发展“城郊型”“种养型”“资源型”“服务型”集体经济,增强共富惠民“造血”功能;积极探索公司绑合作社,合作社绑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千方百计促农增收。文明实践润心田,变“新风”为“春风”。 该镇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红白喜事会和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章程中,把“大道理”转变为“小故事”,让文明新风在说说笑笑间入脑入心。通过常态化开展“党的创新理论进乡村宣讲”,成功地将党的好政策、好声音送到群众家门口;常态化开展 “十好两优” “乡村光荣榜”选树活动,唱响弘扬家庭美德、追求和谐友善、创造幸福生活的文明主旋律,“好妯娌”牛建茹被评为2023年度河南省“乡村光荣榜”上榜人物, 石永敏家庭、石中娥家庭被评为最美家庭。
研精毕智改善人居环境。重质量、强保障,农村厕所增“颜”增“值”。难闻的气味、嗡嗡乱飞的苍蝇是人们对农村旱厕最直观的感受,而如今,走进券桥镇改造好的厕所给人全新的感受。立足“三分建、七分管”,形成以镇为主体抓统筹、村(社区)抓日常保洁、维管单位抓专业化维修保养的三方联动体系,“一厕一档”,农村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改厕1054户,其中三格式736户,水冲式316户,切实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幸福清单,让“住有所居”变成“住有宜居”。建体系、优分类,垃圾治理提“质”提“速”。“以前夏天垃圾变质的气味最让人受不了,现在好了,天天都有人过来收垃圾,咱农村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来自埠口村的李先生笑着说道。一直以来,券桥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聚焦垃圾“日产日清”,强化基础保障,强化综合治理,强化长效管理,打好减量、分类、收集、清运、处理“五措并举”组合拳,确保“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努力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全镇共有垃圾中转站3座,垃圾箱236个、垃圾桶8132个、大型垃圾运输车辆6辆、小型垃圾清运车辆159台、洒水车1台、环卫工159名,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有效运行;年投入300余万元,垃圾治理实现全域化市场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进管网、就地治,污水防治有“料”有“效”。坚持“因地制宜、应治尽治、以人为本”的原则,建成投运镇污水处理场和3个村级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站,改造坑塘35个,2024年又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沿线村庄污水处理工程,实施污水管网延伸扩面工程,实现全镇污水处理基本全覆盖。(王炳中)
编辑:窦文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