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方城县券桥镇三间房村,村庄绿树环绕,路面干净整洁;村民房前屋后的小花园里,花朵散发着阵阵清香,俨然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这是该镇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券桥镇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聚力产业兴旺,建设宜居乡村,促进乡风文明,夯实创星基础,推动“五星”创建与美丽乡村深度融合;立足资源禀赋,加快产业发展、美化人居环境、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绘就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发展新蓝图。
树立底线思维,抗牢粮食安全责任。把粮食安全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日程,建立一套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牵头、各村各部门配合的责任共担制度,打牢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基础。持续推行“田长制”,设镇、村两级网格“田长”148名,网格员244名,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监管格局,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按照“旱能灌、涝能排、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要求,科学制定规划、积极统筹协调、精准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 2022年协调完成1.4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2023年新打灌溉机电井36眼,2024年启动实施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
加快产业发展,厚植美丽乡村底色。秉持 “农民致富,产业先行”理念,立足农业乡镇实际,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确立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券桥等村的蔬菜大棚,冯洼等村的食用菌,马岗等村的林果采摘,十二里河等村的苗木花卉,马庄等村的牛羊养殖发展成效明显。探索公司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千方百计促农增收。做好收购、储存、加工、批发、零售、兑换等工作,推动粮食产业链条从“田间”延伸到“车间”,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溢价能力,推动河南环福大豆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立电商直播创业园,探索“电商直播+农业特色产业+工业产品”模式,开产品直播线13条,直播及后台运营人员15人,直播带货13类25个品种,日出单300单以上,高峰时日出单700单,日成交额120万元以上,年直播销售额4000万元以上。
推进环境整治,打造生态宜居乡村。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第一仗”。 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和美乡村建设等工作,全镇共有垃圾中转站3座,垃圾箱236个、垃圾桶8132个、大型垃圾运输车辆6辆、小型垃圾清运车辆159台、洒水车1台、环卫工159名;改厕1054户;整改涉水问题195条,整改提升养殖场(户)粪污136户,将污水治理与坑塘治理、厕所革命等有机结合,实现污水净化处理,圆满解决 “污水哪里去”的问题。
强化乡村治理,法治德治相得益彰。该镇以党建为引领,紧紧抓住平安法治和文明乡风两个重点,以法治、德治为抓手,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为美丽乡村凝聚力量。完成镇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的升级改造,为服务群众打通“最后一公里”;完善镇村就业体系建设,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提升群众就业技能。推动镇敬老院星级改造提升,基本达到一星级标准。实施镇村消防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打造“15分钟消防圈”。加快推进普惠性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确保教育均衡化发展。完善治安防控视频监控网络,实现了县镇村互联互通。始终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成立镇村人民调解机构,培养人民调解员和调解信息员,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做到了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早发现,早解决。(王炳中)
编辑:窦文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