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南水北调工程是“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关注南阳网
南阳:南水北调工程是“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作者:  张世超


评论员张世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既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生态本身就是价值,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

202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即将迎来全面通水10周年。多年来,南阳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在守水护水、生态保护、绿色低碳、流域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工程在满足受水区基本生产生活用水的同时,积极推行地下水超采回补,汛期弃水补充地面径流等生态补水措施,使受水区地下水位逐年升高、河湖水质显著提升,环境和气候调节作用明显,有效缓解了华北地区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生态产业增速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流经地区在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调水工程规划建设中始终坚持的“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既给沿线地区戴上了“紧箍咒”,又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指挥棒”。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发挥中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建立有特色的生态产业,也带动了关联产业和相关基础产业的发展。推广节水环保农业、打造生态特色旅游、工业企业改造升级,沿线地区传统落后的产业模式在生态指挥棒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生态理念融入制度。遵照流域系统的整体性、生态性及其人地交互影响的内在规律,跨区域的南水北调工程给上下游省际、区际进行协同发展提供了契机。河南省初步建立了契合南水北调水资源生态化运行的水行政管理体制,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正在探索实践。

今天,我们站上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南阳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这是南阳市迎来的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展机遇,承载着南阳人多年来的梦想。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学好用好“两山论”,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开掘金山银山“价值”。我们要持续推进美丽南阳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让我们携起手来,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编辑:南召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