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岞山曲镇:党建引领产业旺 创新赋能乡村兴

关注南阳网
内乡县岞山曲镇:党建引领产业旺 创新赋能乡村兴
作者:   李丰雷

  “多亏了镇村党组织帮助流转土地2700多亩,如今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2000多农户增收致富,形成了一年四季青山翠、秋季菊花开满山的美景。”提起党组织,内乡县岞山曲镇“郦邑贡菊”种植基地负责人苗俊亚赞不绝口。

  

  内乡县岞山曲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把发展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努力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谋发展、多点开花兴产业的新路子。

  

  运用全域党建 跨村联建共富

  

  如何破解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等问题?岞山曲镇党委创新运用全域党建理念,将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制胜优势。

  

  同绘一张图。立足岞山曲实际,瞄准“四镇”(工业强镇、生态名镇、文旅大镇、康养小镇)建设目标,联合发展方向相近、关联度较高的产业,进一步整合资源、凝聚优势,避免重复、碎片发展。如文旅产业,以石头村为中心,整合石堂山、葫芦山、永青山等资源,把周边村党支部联合起来,打造文旅项目综合体。

  

  聚合一股劲。联合开展组织生活,推动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华隆商混、泰隆水泥、鸿图钙业等新型建材企业,定期围绕党建、安全生产、市场形势等进行交流,通过互通有无、抱团发展,有效实现难题共解、优势互补。

  

  下活一盘棋。通过村村联合、村企联合,实现双向奔赴、共同发展。郦邑贡菊产业党组织为企业协调土地流转,企业每年稳定吸纳脱贫户30余人打零工,人均年增收4000元。

  

  巧借他山之石  激发澎湃动能

  

  以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加速激活新质生产力!岞山曲镇持续优化要素配置,推动各项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激活内生动力。坚持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帮助产业做大做强。魏营村自2020年起,每年发展烟叶千亩以上,村“两委”干部中有4人,年人均种植烟叶50亩以上。从过去发动群众种植变为现在群众自发种植,烟叶面积逐年递增,群众种植意愿强烈,实现了群众与村集体共同增收的双赢局面。

  

  巧借他山之石。依托“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系列招商活动,吸引外资印尼飞鹰公司投资建成智慧灯具项目;吸引在外老乡贾延东,建成南阳以艾为爱艾制品有限公司。同时,与黄酒小镇、黄河交通学院等单位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带动文旅、研学产业发展。

  

  突出特色品牌。建立“党支部+乡土人才+群众”的新模式,大力发展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政策上倾斜、技术上指导,鼓励乡土人才发挥特长、带头种养,以点带面形成辐射效应。目前,清泉村蒲公英、彭营村女子护水队红薯粉条、双堰村芍药、王井村柿子、红庙村林果等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典型示范带动  聚效做大做强

  

  魏营村把全村适宜种植的3000余亩土地,按每亩每年400元的价格统一流转到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免费耕地、起隆,有效解决了个人承包流转矛盾多、时间长和费用高等问题。

  

  岞山曲镇聚焦服务产业布局,引导各类经营主体横向联合、纵向联通,补全产业链条、加速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突出示范引领。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目前,岞山曲镇已形成以菊花、茶叶为核心,中药材、林果为重点的“1+2+N”特色产业体系。

  

  加速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党支部+养殖基地+养殖户”的发展模式,双堰村党支部依托土地资源,招引内乡源健畜牧有限公司、河南穗谷食品有限公司落户,并大力推广养殖和粪污处理技术,形成“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新路子。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岞山曲镇正逐步实现村党组织变强、村容变美、乡风变好、产业变优、村民变富。(通讯员 李丰雷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