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召县:宜居宜业乡村美如画

关注南阳网
 河南省南召县:宜居宜业乡村美如画
作者:  王修文

  一条条整洁的乡村小道、一户户干净的农家院舍、一面面富有乡土气息的墙绘……5月28日,走进河南省南召县马市坪乡白庄村,一幅赏心悦目的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白庄村这幅宜居乡村新画卷,是南召县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南召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抓手,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广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人居环境整治为宜居乡村添彩

  “我们把垃圾分类、‘五美庭院’创建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鼓励村民把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分类兑换成积分,每月村‘两委’对村民房前屋后、庭院环境状况进行评比,获得‘进步奖’的家庭奖励30-50积分,获得‘先进奖’的家庭奖励100-200积分,村民们爱护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白庄村党支部书记连小刚说。

  2019年,南召县引进第三方企业,为全县301个行政村提供了全方位智慧环保服务,采取“三次四分”法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在全县配置了14座垃圾中转站,通过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保洁模式,达到日产日清。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垃圾分类成为新风尚,南召县荣获了全国村庄清洁先进县。

  近年来,南召县把人居环境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制定出台了《南召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统筹开展村庄清洁、污水治理、户厕改造、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五大行动”,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深入开展。南召县先后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南召县实施“生态美县”战略,在保留古朴田园美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有路必有树、有树必成荫、房前屋后栽满树、庭院四季花常开”的森林村庄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全县14个乡镇规划建设森林村庄,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提高乡村生态宜居水平。截至目前,已建成国家级森林村庄17个、省级森林村庄19个、市级森林乡村26个。

  “一村一品”为宜业乡村增收

  “村里的杏梅再有20多天就陆续成熟了,今年我们要把控好杏梅的品质,做好对游客的服务,举办好杏梅采摘节。”南召县检察院驻白庄村第一书记朱海滨表示,今年白庄村将举办第二届杏梅采摘节,在村里规划美食一条街,邀请文艺表演队伍,举办篝火晚会,建立水上游乐园,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白庄村领略秀美的乡村风光,品尝优质的杏梅。

  2016年,白庄村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人居环境,大规模发展杏梅种植产业,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力,目前全村发展规模1000多亩,主要培育种植通盖天苔、黑布林、红布林等优质当家品种。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对杏梅的种植、管理和销售实行“一条龙”式服务,绿色天然的果实,营养丰富,果味纯正,吸引周边游客前来采摘和外地客商前来采购,小小的杏梅已走出小山村,远销往郑州、武汉、上海等地。

  南召县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1+3+N”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围绕柞蚕这一传统产业,发展食用菌、花卉苗木和中药材3项支柱产业,培育艾草、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带动山区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该县根据各乡镇资源禀赋,培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目前,全县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125个,其中城郊乡10万亩国储林基地、小店乡鹰山万亩辛夷基地、马市坪乡6000亩菊花基地、白土岗镇3000亩中药材基地、留山镇1000亩红梨基地和太山庙乡肉牛为主的种养加生态循环农业基地,形成了县有产业集群,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品,户有致富项目的“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在宜居宜业的南召大地上,广大群众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特色产业,美了家园,富了口袋,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王修文)

编辑:南召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