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 赵冬梅)韩艳辉,女,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周口市人,2011年从郑州师范学院毕业,同年通过南召县特岗教师招考,分配到太山庙乡中心小学工作。韩老师常说“我心安处即为故乡”,“南召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她扎根农村教育,13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境界
在大家的眼中,韩老师是一个学习型教师,她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至理名言发挥到了极致。她从不把时间花在包装打扮、交友玩乐上,而是把更多的心思投入到阅读,理论学习中。在工作之余,她不断“充电”,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教学经验,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在“国培送教下乡”中,她认真备课磨课,呈现了一堂堂生动的精品课;平时教学中,她认真准备自己的每一节课,无论是在校内还是集团内片区内,她的课总能让人耳目一新。就这样,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跟她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并积极实践是分不开的。
亦师亦友,关心学生冷暖
她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待学生坚持用“四心”开展教育工作:爱心——真心实意的去爱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细心——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耐心——达到不厌其烦的程度和反复做思想工作的心理准备;恒心——对“潜能生”的帮助转化工作要做到坚持到底,不见成效绝不罢休。在班级教学中,她扮演了多重角色,传授知识时是老师,循循善诱;关心疾苦时是慈母,无微不至;生活交往中是朋友,心心相印;违犯纪律时是医生,对症下药。
班上有个学生叫杨某健,入学后语文单科拖后腿,考试成绩只有20多分。韩老师多次找他谈心,帮助他制定每一天和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找一些针对性的试题让他练习并对其课后加以辅导,使得他在日后的学习中明确了目标,成绩也一步一个台阶。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于行为异常的孩子,韩老师观其言,察其行,总能够换位思考,多给他们一点时间,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她得知班上有位叫王某菡的女生,属单亲家庭,父母又各自成家,现寄居在大姨家,心理上很压抑、敏感,学习成绩一路下滑,失去了进取心。韩老师对她并没有进行简单、粗暴的埋怨与批评,而是通过进一步了解,找出其优点,主动关心她,首先帮助她消除心理上的障碍,让她看到希望的曙光,用事实告诉她没有被遗忘,调动她身边的每一名同学从各方面来照顾她关心她,一段时间过去了,她终于慢慢恢复了生机,下课也开始和小朋友玩耍了,脸上也开始露了笑脸。
她说自己是在农村长大的,亲身经历了困苦的生活,所以她特别关心家庭困难的学生。她看到班上的马某然同学天凉了还穿着单薄发黄的衣服,穿着冰凉的凉鞋,她通过询问得知马某然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时甚至过年都不回家,是一名留守儿童,她的爷爷奶奶也年事过高,无力细心照看孙女,韩老师的心为这样一些留守儿童感到一阵阵担心和酸楚。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工资原本就很微薄,但是她毅然为这她买一些衣物和文具,像这样平凡而又感人的事迹举不胜举。
每个学年开始,很多家长都会打听韩老师教几年级,当得知自己的孩子分到韩老师所教班级的时候欣喜万分,她对待工作,对待学生的一点一滴家长看到眼里也记在心上,她平时的务实用心向展示了她对献身乡村教育事业的执着。
恪尽职守、成绩斐然
她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在平凡的教学中也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曾7次获得县级优质课一等奖,一次市优质课奖,多次获得县、市优秀班主任或优秀教师殊荣。
韩老师献身教育,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她是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最美的乡村教师。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