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在这怀念先祖、追思过去的大好春光里,我一大早就慌慌张张的起床了,在我家“才女”的指点下,找来一根小竹竿儿和一把镰刀,用绳子把它们一圈圈缠绕捆绑,来到门口的莲菜坑北边儿,在一棵弯腰柳树上割了一大把嫩柳枝儿,完成了“清明插柳”这一民俗文化的传承。
其实,在清明节的当天,还有一个让我期盼许久的重大活动,那就是参加村里的祭祖典礼,缅怀先祖,以寄托我们对先祖的哀思。整个村子的刘氏族人怀着一颗对先祖的感恩之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圆满完成了祭祖仪式上的各项议程。此次活动,还邀请到了行家里手进行无人机航拍,为祭奠活动留下了一幕幕难忘的追思画面。
无论走多远,家永远是我们的温馨港湾,它不但是我们心灵的归宿,而且还是我们情感的寄托。在这怀念先祖的日子里,我们宗亲和在外打拼事业的刘氏子孙,一共九百余人齐聚祖茔之地,举办此次家族盛事。按照祭奠仪式上的流程,依次按辈分为先祖敬献花篮、焚香烧纸、集体跪拜等传统文化礼仪,诠释了“清明时节雨纷纷,思念亲人泪淋淋”的真实写照。
人间烟火味,最美凡人心。让我们一起怀念先祖追忆过去,感恩未来。在这是赓续家风、承先启后的祭奠时刻,再次回放了这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家和万事兴,祭拜先人就是把我们这些优良品德继续传承发扬光大,让我们在这无悔今生的时代光环下,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为国为民、奉献年华。
三百年来,我们的先祖耕读传家、悬壶济世至今已繁衍子孙十五代,我刘氏子孙牢记祖宗教悔治家有序、教子有方、惟恭惟敬、睦和友邻。我们刘氏家族那娓娓动听的家风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继往开来,续辉煌人生。我想,用名扬桑梓这四个字来表示,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当今在世的七世家族宗亲,一起携手共进、承古迈今,在新的征程上奋勇当先、建功立业。
常年在外打拼事业的大哥,庄重而朴实地走进活动现场,今年已八十高龄的他,怀着一颗感恩先祖的赤子之心,向家人一一示意致敬问候,此时此刻他饱含热泪,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祭奠前台,追思之情尽在不言中,只见大哥深深的向先祖行了跪拜之礼,接着又转身向家族亲人们行礼愧拜。
出乎意料的愧拜礼节,是大哥心怀感恩、拥抱当下的一种释怀,更是赓续家风、缅怀先祖的一种见证,让我们家族亲人无不的潸然泪下。大哥六十年代走出村子,时刻牢记四伯那约法三章的家训嘱托,努力做到嘴稳、手稳、作风稳的三稳理念。他以躬身必行的作风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境界有多宽,他的心境就多宽,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他的人生蓝图就又多大。
大哥从小学到高中,他那学习态度无可非议。可以说,孜孜不倦、锲而不舍不管大小考试,总是名列前茅拿到班级第一。可谓是,同学们的楷模,家族的希望。在我看来,唯有书香才能行稳致远,受益一生。他不仅是刘氏家族的荣耀,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奋斗历程像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当下后起之秀学习好、塑造好、鞭策好,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贡献自己应有力量。
以前村子虽然以耕读传家为本,但识字的人不多,大多通过讲述家风故事教育子孙后代。像这《张三薄皮王二厚实》、《王小砍柴》、《长发妹》等家风故事,教育我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家风是一种无形的积善之源,它告诉我们,只有谋定而后动,才能知止而有得!这些家风故事浓缩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感恩文化传统,需要我们去挖掘、去弘扬、去传承。
回顾我们刘氏家族的家风故事,无不包涵着一个信念与梦想的征程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们要面临困境与挑战。在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步伐中,定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与荣耀,在这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年代,为国为家争光争辉,期待共享属于我们那精彩的奋斗故事。(作者:刘世良)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两兄弟,妙语连连抒情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