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天前的一个晚上,大概已经八点多了,远在湖北的大哥给我打了一个语音电话,简单而详实地聊了聊,清明返乡祭祖的一些人和事。看来,凡事皆有出处,原来是世昭兄弟在清明节祭祖时,给村子的老少爷们写了一首小诗,引起了大哥的深切关注。这个兄弟是哪院儿的,在咱家族群发的那首诗写的不错,简单朴实写出了家族情感最真实的一面。
大哥的关注,也让我激动不已地打开手机,在家族群里翻寻那首小诗,仔细阅读品味,确实写的不错,内容详实紧扣主题写出了个人情感。《赠族亲》——清明细雨添作泪,刘家后辈祭老坟。学知明理晓国史,爷伯忆旧诉家根。先祖坚创今盛世,兴家光耀咱祖人。身居何地本不忘,昌令汉之世业勤。诗句通俗易懂、节奏鲜明,尤其最后一句用家族字辈收尾,透露着一种如诗如画的非凡成就感。
清明节前夕,在家族长辈们的提意下,对村子中央的祖茔之地进行添土植绿,简单修复,缅怀先祖之功德。当天,全村刘氏族人齐聚祖茔之地,举行祭奠先祖的活动仪式。我受家族五叔的委托,负责仪式上的基础性拍照任务。
随后,再协助专业老师统一制作祭祖小视频,集中展示一下家族文化的时代魅力,也没有在意兄弟那首感恩小诗。兄弟那有感而发的妙语,让我久久未能释怀!感恩先祖,答谢修建祖茔不辞劳苦、献计献策的族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前段时间,我把多年来所获的荣誉和照片,在手机上编辑成短视频分享到朋友圈里,顺便也嘚瑟一下自己,得到了亲们的关注与点赞。兄弟不仅给我点了赞,还给我送上一首《送良哥》的评论诗句,岁至五五不算翁,恰如红日烈长空。纵然身负千斤担,依旧笑脸傲寒风。
不仅一气呵成有节奏又有韵味。
湖北大哥看到兄弟写的《赠族亲》小诗后,也是有感而发就写了首《上坟》的感言妙句,少壮攻读出家门,应召报国为人民。鞠躬尽职数十载,皓首归来上祖坟。愧对宗亲欠回报,虔奉忠孝难全匀。身心俱献党事业,须臾未敢忘根魂。这是大哥对家乡亲人的一种释然吧。
他深知,“家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论写啥凡人妙语,只要坚持弘扬家族文化,传承好我们的家风故事,积极主动的发挥好、利用好、领悟好,才能增强家族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让我们携手共进、砥砺前行,相互扶持,以饱满的热情传承好我们这浓厚的家国情怀。
年轻时,大哥就走出了村子去南方参加了工作,他坚定信仰、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在工作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儿,像家乡老黄牛那样吃苦耐劳、默默奉献,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党的事业。
小兄弟因地制宜、治家有方,在村子东墁儿开了个小商店,他懂经营、善管理,赢得了家乡男女老少的尊重与爱戴,还担负着村民小组的日常管理。不管是分内分外的事,他都热情主动的帮助大家。记得有一次,周日下午孩子准备返校时,我忘记给孩子准备生活费了,兄弟赶忙帮我了拿几百元钱,以解燃眉之需。
在这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大家庭里,两兄弟拉着马不骑,还在谦虚哪!“自己写一写,抒发一下情感!说是诗,那就有点献丑了。”不过,在家族亲人圈里交流一下,还是可以的。两兄弟能写出富有人文情怀的妙语,实属不易啊!肯定各自也花费一番心思。爱好读写,也许是生活中一种小情趣,小爱好吧。
家乡是我们绵延不绝的情感牵绊,也是一抹乡愁的永恒记忆,它记录着我们成长和奋斗的幸福底蕴。在这清明祭奠先祖的收获与重逢中,我们家族亲人相知、相惜、相爱的追思交流,无不诠释着我们的责任和情感的可贵一面,寄托根脉乡愁,激励更美追求。
写诗就是一种思想表达的方式,在特有的手法中,集中展现个人的对某种事物的所思所想。他不仅需要你丰富的知识内涵,还需要你扎实的社会阅历,更需要你勤恳上进的学习积淀。往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真正把妙言语句与文化美德完美的融为一体,那个境界肯定属于自己的那种诗和远方。(作者 刘世良)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独山庙会:踏青赏春邂逅“醉”美春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