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 (通讯员习登军)4月初,夏馆镇在稳定传统香菇生产为主的食用菌产业的基础上,紧盯市场需求,与市场主体企业联合,大力引导农民栽培中药材,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实现多业并举,增加农民收入,强镇富民,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目前,夏馆镇已经栽培了山茱萸、连翘、黄精、苍术、五味子、黄姜、石菖蒲、天麻、辛夷、白芨、猪苓、柴胡等12种中药材,其中山茱萸栽培面积45600亩,年产茱萸肉干品3万多吨,并于北京同仁堂河南省分公司合作建立了生产基地,按照中药材GAP标准化规范生产,产销无忧;连翘栽培面积5232亩,其中2000亩为引进的连翘高产良种。
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镇产业办密切配合各级组织,多批次带领村组干部、党员、科技示范户到陕西商洛和洛阳卢氏参观学习,考察引种,先后引进连翘2号、3号、5号高产品种。镇产业办还委派园艺师习登军到卢氏县七亘乡七寸村育苗基地观察学习低产连翘的改良嫁接方法和效果,在获取有效的信息后,镇产业办开始加强技术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本辖区内的连翘生产实施幼树培育促长,培养丰产树形;多年生低产大树实施春季高接换头技术,由各行政村推荐选择一批勤学手巧的村民参加镇政府举办的流动嫁接培训班,政府的技术人员到各村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连翘的各种嫁接方法,尽可能的让各村群众抓住时机,改良老旧品种,通过2年的时间,争取将全镇各村人工抚育的本土低产山地老树全部实现良种高接换头,大幅度提高连翘的产量。
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夏馆镇采用“因地制宜,百花齐放”的方针,因势利导,教育群众,深思熟虑,利用小流域、小气候优势,结合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科学选择栽培品种,避免品种单一,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黄靳村在科技能手王国富的影响之下,人工驯化栽培伏牛山多花黄精,并且探索出来一些非常科学有效的栽培方法。黄精喜荫,强光照影响其生长,因此,他们采用“粮药间作”“果药立体”的栽培模式,“粮药间作”模式:在黄精垄间沟里栽种单行的玉米,人为创造黄精生长的遮阴条件;“果药立体”栽培模式是在农民的现有李树行间留足行走的空间后起垄,栽培黄精,让黄精在树荫下生长,这两种模式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实现了产粮产果与增收两不误,被河南省中医药大学做为优秀栽培典型案例向全社会推广,夏馆镇2300余亩的黄精栽培全部采用这项技术。
在夏馆镇党委政府领导们的悉心关怀与大力支持下,经过科技人员的加持和各村干群的共同努力,夏馆镇开辟的中草药栽培之路,必将生生不息,成为乡村振兴事业的光辉一页。
编辑:轩雪麟. 校审:轩雪麟 责任编辑:奈志成 监审:周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