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方城县券桥镇以绿水青山为底色、以民生幸福为成色、以产业腾飞为亮色,以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支部过硬星“五星”村党支部和政治坚定星、业务出彩星、服务有力星、清廉高效星、支部过硬星“五星”机关支部创建工作为抓手,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执“行动之笔”,笃行实干绘就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提“生态之笔”,以绿水青山为“底色”。持续不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垃圾综合整治攻坚战。强化控尘、控煤、控车、控油、控排、控烧六控措施。落实施工工地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在线设施100%安装、非移动机械100%油品达标“八个百分之百”,强化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狠抓无组织排放管控、减少污染物排放;聚焦秸秆焚烧卫星监测“0”火点、空气质量指数PM2.5和PM10“0”双超,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的目标,全面落实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措施。落实“河长制”,开展 “三清一查”专项行动,整改涉水污染问题195条,开展养殖场(户)养殖污染排查综合治理,整改提升养殖场(户)粪污整治136户,将污水治理与坑塘治理、厕所革命等有机结合,建成投运镇污水处理厂和3个村级污水处理站,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干渠10个村污水治理项目,造农村户厕1054户,改造坑塘35座。因地制宜开展农田林网建设和村庄、通道绿化建设,累计造林8万余株。推进化肥减量化试点,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明确每月10日、20日、30日为集中捡拾回收处置日。建立户清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全镇共有垃圾中转站3座,垃圾箱236个、垃圾桶8132个、大型垃圾运输车辆6辆、小型垃圾清运车辆159台、洒水车1台、环卫工159名,各村设 “红黑榜”,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成立志愿服务队、环境管护队,开启“干群共治”新局面。
提“服务之笔”,以民生幸福为“成色”。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现财政、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三个派驻机构的下放,让乡镇有更大的自主权力,推动重心下移、保障下倾,让基层各类机构、组织在服务保障群众需求上有更大作为。提升村级服务阵地功能,优化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幸福大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建设,推动各类服务资源向党群服务中心集聚,实现场地集中布局、功能集合构建和资源集约利用,满足群众各项需求。统筹做好镇、村便民服务场所规范完善提升,选派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工作人员充实到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工作,凸显 “资源有效整合、工作联动配合、效率加倍聚合”的工作成效;26个行政村便民服务站均明确了一个“明白人”,能够熟悉村级政务服务事项的申报工作,同时至少配备 1 名专(兼)职代办员,免费为群众办理或代办相关事项。抓好四级就业体系建设,不断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让广大群众就近享受“全链条”“零距离”的就业服务。圆满完成镇敬老院一星级改造提升,抓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三间房村、券桥村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提“产业之笔”,以产业腾飞为“亮色”。立足农业乡镇实际,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确立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突出粮食安全基础地位,不断拓展农业产业发展链条,推动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落户、发展,初步形成 “一纵一横一中心”果蔬和艾草产业带,三间房、券桥等村的蔬菜大棚,冯洼、闻老庄等村的食用菌,券新、好庄、马岗等村的林果采摘,十二里河等村的苗木花卉等,都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按照产业区域化、区域特色化、特色规 模化的发展模式,)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 以乡村振兴综合片区为核心,辐射辖区内各行各业,做大做强镇区南部工业园、镇区蔬菜大棚及农产品深加工园、镇电商产业园、十二里河关帝庙食品中草药加工园、土山村崔庄红色教育园,打造有规模、有亮点、有效益的乡村振兴产业园。探索公司绑合作社、合作社绑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不断促农增收。
下一步,券桥镇将以建设和美乡村为契机,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锚定“品质之求”、走好“精品之路”、落实“担当之行”,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助力粮食安全和特色产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生态、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王炳中)
编辑:窦文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