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饭之恩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一饭之恩
作者:  潘晓梅 杜信玉

  年前,邻居马姨的女儿在郑州的医院顺利生产。出院之日,预报中纷纷扬扬的大雪即将降临,他们决定赶在中午十二点前返回西峡,以免被风雪所困。寻常四小时的高速之旅,他们并未携带过多的干粮,心想着不过是一段短暂的路程。
  
  然而,命运似乎与他们开了个玩笑。车至平顶山,天空骤然间飘起了鹅毛大雪,如同诗中所云:“燕山雪花大如席”。为确保安全,他们毅然选择驶离高速,踏上了一条蜿蜒曲折的低速道路。当车辆艰难地行至尧山路段时,夜色已深,时针指向了晚上八点多。山路崎岖,雪深路滑,车辆拥堵不堪,前行的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车内众人饥肠辘辘,尤其是那刚生产完的娇弱女子与嗷嗷待哺的婴儿,情形实是令人揪心。
  
  车窗外,漆黑一片的乡村山道在车灯映照下,如同白昼。大片大片的雪花如同精灵般纷纷扬扬,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然而,在这冰天雪地之中,他们却饱受饥寒之苦。马姨看着女儿和外孙,心中焦急如焚。她催促女婿将车停在路边,打算向附近的农户求助,希望能为他们做些热饭。
  
  女婿冒着风雪,逐一敲门询问。前两家或因种种原因婉拒了他们的请求。当敲开第三家的门时,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出现在了他们面前。她听罢他们的遭遇后,眼中闪过一丝同情与理解,轻声道:“女人月子里可得小心,万万不能饿着。”她家中也有一位新产妇,深知此时的困境。
  
  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龙须面被端到了马姨面前。那面条宛如细丝般顺滑,汤汁鲜美可口,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碗面不仅温暖了他们的身体,更温暖了他们的心。马姨一家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掏出一百元作为感谢,但老太太坚决拒绝了。她淡淡地说:“我给你们做饭并不是图你们的钱财,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这钱我不能收。”心细的女婿掏出手机,记下了老太太家的位置,打算日后再来道谢。
  
  一家人感激不已,继续踏上了回家的路。经过漫长的等待与艰难的行驶,他们终于在凌晨五点多抵达了西峡。回到家后,生活逐渐回归正轨,但老太太的恩情却如同烙印般深深刻在了他们的心中。
  
  大年初一,马姨一家决定再次登门道谢。他们准备了酒、奶以及本地特产等价值近千元的礼品,由马叔亲自驾车,经过三个半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了老太太的家。两家人再次相见,彼此都感到意外与惊喜。对于受恩者来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他们驱车200公里,只为专程感谢那一碗面的恩情。
  
  在困境中,他们有幸遇到了那位善良无私的老太太。她的淳朴与善良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与真情。专程道谢不仅是对老太太的感恩与感激,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
  
  施恩者不求回报,而感恩者则铭记于心、付诸于行。这种双向的奔赴展现了人间真情的珍贵,也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血脉中流淌着的传统美德。人生处处是道场,看似平常的一举一动、潜意识里的所作所为无形中便成了我们的磁场。在这里,高尚的人品往往成为受人尊敬、竞相礼待的源泉。
  
  正如《道德经》所言:“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家庭,成为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至子孙后代。让我们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灵魂唤醒灵魂,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向上向善。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愿我们温暖待人、也被人温暖以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会遇到许多善良的人,他们的善举将让我们热泪盈眶、让我们更加珍视人间的美好与温暖。(作者潘晓梅  杜信玉)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

上一篇:王征:以行践言 不负韶华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