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殿花:坚守山区27年,默默耕耘育桃李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张殿花:坚守山区27年,默默耕耘育桃李
作者:  左德浩

       南阳网讯(通讯员 屈连文 申华振)张殿花,女,淅川县香花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从风华正茂一直到天命之年,在她的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27年;她扎根偏远山区,坚守教育一线,圆了一届届山区学子的求学梦,先后荣获“淅川县优秀教师”、“香花镇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被誉为山区知识的播种者。2024年4月,张殿花被推荐为淅川县最美教师候选人。

张殿花.jpg

  支教“小西藏”7年,内心依然有诗和远方张殿花所在的香花镇中心小学位于淅川县东南部的丹江之畔。2015年7月,在这所学校任教17年的她,主动请缨到该镇最偏远的教学点雷庄、柴沟教学点工作,一干就是7年。

  当时的雷庒、柴沟等4个山区村还没有通公路,距镇上30多公里,这里有香花镇“小西藏”之称。村道极其崎岖绵延和危险,大小事故频繁发生,交通十分不便。张殿花带着美好的憧憬和老公一起走进大山。进山之后她才发现一时适应不了这里的生活,没有网络,好像与世隔绝一样,空心化的村子没有同龄人,偶尔能碰到几个留守老人,感觉自己无法与他们交流;学生的差异性也很大,他们也不愿意交流,上班和回家的路更是艰辛。

  有一次,天下着小雨,张殿花和老公早上五点多载着满满一车生活物资从镇上出发到学校去,道路十分难走,车在行驶途中碰到大石头,导致后轮爆胎,修好后可还没走多远,前轮也没气了,在村民的帮助下,下午一点多才回到学校,后来进山出山都绕道从湖北走,每次的进山出山都是一次对毅力的考验。但当她每次走进校门,看到孩子那一张张天真、可爱的面孔时,发现自己已舍不下这些孩子,他们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就这样她在山区小学坚持了7年,直到241国道修通,山区的学校和镇上的学校并校。

  “在祖国花朵的大花园里一个孩子都不能少,教好他们是我的责任和使命。”张殿花说,不管是在原来的教学点还是现在的学校,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和远大抱负,张殿花坚持每周一和孩子们一起升国旗、唱国歌,平唱红歌,讲爱国故事,背唐诗宋词还让孩子们学唱经典永流传中的《苔》、《小松》。为了扩大孩子们的阅读面,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我不但订购了适合孩子们看的书报刊物,还把自家和亲戚朋友孩子看过的书籍搜罗过来,带来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她常常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去亲近自然,使孩子们快乐的成长。

  爱满校园溢山村,她记着每个留守儿童的生日张殿花说,做好一个教师,光有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爱,才能给予孩子们温暖和力量。她的学生中有很多是留守儿童,有的家庭还很困难,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关爱。我把孩子们的信息登记好,按月份排好顺序,如果有孩子的生日刚好赶上周一或周二,周日我就从镇上把蛋糕订好,下午一并带进山放进冰柜里,等到生日那天,大家一起祝贺他的生日,让孩子感受到学校这个”家”的温暖。


缝衣服.jpg

  学校有一个智障儿童,父母刚送到学校时,一句话也不会说,吃饭靠你把他拉到餐厅里,安排他坐好,把饭放到他面前他才知道吃,照顾这样的孩子没有耐心是不行的,她先从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开始,让他自己拿书本,自己上厕所,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予鼓励,教他学刷牙是我费的功夫最长的时间。“刚开始我给他刷,口闭的很紧,慢慢地口张开了,牙刷和牙膏被他的牙齿紧紧地咬住,好不容易把他的牙刷拨出来,牙膏没了,已经进肚了,后来我也改变了方法,让他口张开,牙齿先闭住,先把外面刷干净,慢慢地再往里面刷,一天两天……无数个日夜我都是这样做的,等他养成习惯后,我再放手让他自己干。”她在山里呆了七年,他跟了七年,在这七年的时光里,他学会了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简单的语句能自己表达,能独立读一篇三年级的课文,基本的生活能够自立,教育最终给予他一束亮光。

  在柴沟小学,有一家有六个孩子,母亲的智力不算正常,家庭的重担就落在父亲一个人身上。张老师经常从外面带一些别的小孩不穿的衣服、鞋子,让他家小孩穿,有时给小孩洗澡、换衣服,头发长了就拿起理发推子给他们理发,当他们穿上干净的衣服时,甭提有多开心了。后来由于形势的需要,山里面的学校合并到镇上,就带着一群娃娃们回到了镇上工作,过来后孩子们全寄宿在学校,一周回家一次。在这里,每到课余时间,孩子们就会围到她身边问长问短,张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抚摸着每一个孩子,询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困难。为孩子们买过药,买过学习用品,要是谁的衣服破了,就给他们缝补衣服。

  有一次,张老师在学校大门口碰到一个学生,他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望着大门外,走上前去一看,原来是她从山里面带过来的学生汪明哲,忙上前去询问,最后得知,他想他妈了,要回家,张老师一听,眼眶里含满了泪水,这个年龄应该还在妈妈怀里撒娇,但为了求学,不得已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独立生活。张老师强忍着没让泪水流出来,给他做了一番沟通,让他先在我们家呆两天,他同意后又回到教室继续上课,那几天他就成了小尾巴,我回家他跟我一起回家,我去买菜,他跟我一同到超市,直到他克服了心理上的不适应期。


家访.jpg理发.jpg

  架起连心桥,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虽然离开了那里,但那里的父老乡亲成了我永远的牵挂。”张殿花说,七年的支教,当地的乡亲们把她当做知识的传播者,像亲闺女一样对待,常常利用到镇上的机会到学校看看她;她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多次走进雷庄、柴沟村,看望乡亲,家访到每一个学生。同时,帮助乡亲们解决点实际困难。

  241国道没有通车时,这里的老人出山进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张老师就承担起“搬运工”这份工作,每逢周五会把他们的农产品,比如核桃、板栗、鸡和蛋带出去给他们换点钱回来,谁家需要生活用品,就用笔记好各家要买的生活必需品,利用周六、周日两天时间置办,周日下午回村后又挨家挨户送过去。

  有一年冬天,张殿花在一次家访中得知,一位学生的姑姑因在外打工受到刺激后一直在家休养,病情也越来越严重,一连几天不吃一口饭,连大小便都不知道往外送。张殿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打听到县城一家医院能治这种病,于是她和老公开着自己的车冒雨把患者送出山,顺利入院接受治疗。经过几个月的住院治疗,生活能完全自立,现已结婚生子,生活很幸福。

  香花镇实验小学校长侯新红这样评价张殿花老师:教师是学生筑梦路上的领航人和指明灯,是一方孩子成长的希望。张殿花老师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山区教学第一线,始终恪守‘把每个孩子教好’的初心和使命,身体力行地践行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承诺,把教书育人的赤诚大爱献给山区的孩子们。

升旗.jpg

生日.jpg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