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亏了这个香菇基地,今年我的香菇出菇率高了、品相也好,每袋比以前多赚一块多嘞。”丁河镇乡村振兴产业园种植户高兴的向前来参观学习的种植户们介绍。
简村村民种植香菇和猕猴桃已有20余年历史,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也是依靠种植猕猴桃及袋料香菇,如何通过科学种植提高农产品抗自然灾害能力,同时提高农产品价值成为种植户内心最期盼的事。2022年丁河镇党委政府通过前期实地考察调研,因地制宜,争取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于2022年底建成丁河镇乡村振兴生态产业园,园内包括标准化袋料香菇示范基地和高标准猕猴桃基地,产业园的投入使用开启了丁河镇现代化技术助力农业发展的新篇章。
标准化袋料香菇示范基地有钢构大棚4栋,双网双膜智能喷淋系统标准化香菇生产大棚24个,可同时放置袋料香菇12万袋,预计年产值达100万元,实现净利润40万元左右。“双网”即在香菇钢构大棚骨架上方使用双层遮荫网,配备电动卷帘,构成外遮阳系统,可根据天气状况调整遮荫网,控制遮阳率,使阳光均匀漫射进入棚内;“双膜”即在出菇拱棚上方覆盖双层PE布和PO膜,配备电动卷膜系统,可根据棚内温度调节覆盖面;“双控”即配备智能控制系统,可实时远程获取棚内及地面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和视频图像等,根据天气和棚内各项监测数据,通过智能控制台调整卷帘卷膜系统、喷淋系统、换气系统来调整光照、通风等,达到控制棚内温度、湿度的效果,为香菇生长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双赢”即通过先进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技术配套,为袋料香菇生长创造的良好生长环境,极大提升袋料香菇出菇量和品质,菇农袋均效益可增加30%(2元)以上,同时,通过菇棚租赁使简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增加5万余元,实现菇农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受益的“双赢”效果。
高标准猕猴桃基地,主要建设带温室的现代化猕猴桃基地5亩,带避雨设施栽培猕猴桃基地10亩,高标准示范基地25亩。“三色”即在该基地分别种植红、黄、绿三色果肉品种;“三果”即以优选的中华50(红心果)、金桃(黄心果)、中猕2号(绿心果)为主要种植种类;“三模式”即高架牵引模式、避雨栽培模式、温室栽培模式。该三种模式是在传统“伞形”架式、露天栽植、普通大棚种植基础上,探索出的新型种植模式,在规范树形,提高空间利用率,有效避免霜、冻、雹等自然灾害,优化生长环境,提高果实商品率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目前由中国农科院探索的高层架模式正在示范种植,主要通过高密度和多层架模式,拓展树体营养面积2-3倍,前期和盛果期产量明显提高,产量可达到常规基地2倍以上。将推动猕猴桃产业向高标准化、高科技化、高现代化方向快速发展。
目前,已有16户农户入驻香菇基地,共种植香菇12万袋,每袋净收益可达5元,为群众增收60万元。猕猴桃基地由西峡县华联猕猴桃专业种植合作社承包,目前已全部种植猕猴桃植株,主要包括金桃、中华50、金猕2号三个品红,今年金桃品种即可挂果获得收益。种的好自然要拓宽销售渠道,2023年产业园内又建设钢构智能操作平台及电商直播间一处,配套智能系统、直播设备等硬件设施,以科学规范化种植健康营养有保障、源头产地销售性价比更高、爱心助农等为宣传内容,实现物联网控制、专业电商直播销售、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追溯等,提升西峡县香菇、猕猴桃品牌影响力。
乡村振兴生态产业园的建设,不仅让农户增收,也让村集体经济和组集体经济都能“分上一碗羹”。猕猴桃基地由土地流转而来,每年每亩支付群众租赁费用1000元,并带动周边群众务工,每年每亩用工达4000元,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在组集体收益方面,按照每袋2毛交组集体作为场地租赁费用,每年可达5万元左右。在村集体收益方面,农户按照每袋1毛钱上交村集体作为大棚使用费,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左右,同时按照合约,在猕猴桃达到盛果期销售后,按照每亩1000元交付村集体,可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后续果子、果树等通过电商直播销售,村集体年预计可获得销售佣金5万元左右,电商直播间平台帮助农户销售香菇,预计可获得佣金3万元左右,用于村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基础设施,达到农户和村集体的双赢局面。(通讯员 王新宇)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