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城县券桥镇切实发挥组织振兴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根本和保障作用,深化“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品牌建设为乡村振兴精准“赋能”,聚力绘就“串珠成线、连线成片、组片成面”的美丽乡村实景图。
创建五星支部,打造党建促振兴“好品牌”。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的“书记项目”,以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支部过硬星“五星”村党支部创建为抓手,锚定“三星”支部成片、“四星”支部成批、“五星”支部全县领先目标,找准着力点,设置硬指标,细化创建办法、制定评价细则、明确激励政策、健全推进机制、强化督导检查,推进村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现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赢,创建创建“五星”1个,“四星”3个,“三星”10个,“二星”10个,“一星”1个,其中产业兴旺星4个、生态宜居星17个、平安法治星22个、文明幸福星25个、支部过硬星1个。
锤炼过硬队伍,锻造乡村振兴“领头雁”。建强“头雁”队伍。精心安排包村力量,构建“行家里手”任管理区主任、年轻力量任包村干部(责任组长)的包村队伍,在处理村务过程中不断提升“雏雁”能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参加县委组织的乡科级干部到浙江省新昌县观摩学习,组织26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开展村“两委”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按照“镇村联动、分级考核、月度打擂、半年排名”考核模式,实行镇村干部一体化考核。每季度开展一次支部书记大比武,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催着干、推着干”为“争着干、比着干”,营造“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氛围。开展“观念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以观念能力作风之变,引领行动之变、推动工作之变、催生发展之变。让雷厉风行、立行立效成为工作常态,让夙夜在公、高质高效成为崭新标识,让“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成为最强音。
产业抱团发展,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同体”。打好营商环境“服务牌”。一如既往地鼓励和支持各类民营企业谋求更大发展,诚心诚意当好服务员,切实把企业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办好、办实。按照“一村一品,多产业发展”理念统筹产业布局,在持续做大做强“一纵一横一中心”果蔬和艾草产业带同时,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理念,强力推进“五园”创建,分别是镇区南部工业园、镇区蔬菜大棚及农产品深加工园、镇电商产业园、十二里河关帝庙食品中草药加工园、土山村崔庄红色教育园,确保一产优质高效,二产满足深加工需求,三产能够围绕冷链物流、交通运输、文旅推广等配套齐全。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产业支撑、绿色发展、民生导向、综合治理,依托乡村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基础,围绕“成规模、有特色、高水平”的建设目标,持续推进券桥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三位一体整体推进乡村产业提升、基础提升、文化提升、治理提升、改革提升。极探索公司绑合作社,合作社绑农户,村绑村,党员干部、“四代表一委员”绑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千方百计促农增收。
推动服务创效,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以服务促治理。持续健全以“党建引领、多网融合、诉源治理、资源整合”为核心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打造券桥镇村民调解品牌。开发“群众需求信息库”,所有机关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实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构建“红色网格”乡村治理新格局,镇村干部、党员和村民担任网格长、网格员,有力推动项目建设、移风易俗、环境治理、综治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落实。共建民生工程。倾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共育文明乡风。高标准打造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改造提升26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券桥镇被评为省级文明镇,26个行政村实现各级文明村全覆盖。26个行政村便民服务站均明确了一个“明白人”,能够熟悉村级政务服务事项的申报工作,同时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代办员,免费为群众办理或代办相关事项。及时梳理、调整、完善镇便民服务中心和26个村便民服务站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和办事指南,明确了事项名称、办事依据、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时限、收费情况等基本内容,并在服务场所显著位置设置公开专栏进行了公示。镇便民服务中心规划设置了综合办事窗口,设置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逐窗口铺设“好差评”静态二维码,全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王炳中)
编辑:窦文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