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仲华院士“三茶”统筹实践工作基地、邓余良专家工作站及谯仕彦院士生物科技产业园揭牌仪式。
茶祖文化公园一角。
“中原茶乡”第六届桐柏玉叶手工制茶大赛颁奖仪式。
“桐柏红”杯茶。
野茶遍山岗,荒山变“金山”。
连片的茶园,是这里最美的风景。
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种茶。茶,已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就是著名的中原茶乡——桐柏县。
从茶叶到茶业,这里有着无数个精彩的“故事”。
从“玉叶一片” 到“茶满淮源”
“口感醇厚,唇齿生香。”“味道好,泡茶也方便。”在今年的河南省两会上,一款来自“中原茶乡”桐柏县的红茶——“桐柏红”,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备受代表与委员们好评。
茶乡茶香,文化久长。桐柏县地处豫鄂边界、桐柏山腹地,是千里淮河发源地,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我国优质茶叶产业带。据《茶叶通史》记载,早在唐朝时,桐柏区域就被列入淮南茶区。宋时,桐柏山茶场为全国十三大茶场之一。时代变迁,桐柏茶事始终绵延不绝。新中国成立后为河南省产茶重点县。但由于种种原因,茶叶的规模化种植一直未获突破,不少茶农满足于自产自销,“提篮小卖”时常可见。为推动桐柏茶产业上台阶,1962年,桐柏县从省农科院、河南农大(当时为河南农学院)聘请专家当顾问,筹资500万元建立起了河南省唯一的茶树良种繁育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发展,目前茶种场年育苗能力1000万株以上,并建立了10万公斤微波制茶生产线。茶树良种不仅可以满足桐柏全县茶园种植需要,还销往周边多个省市。这里已经成为我国中北部茶区规模最大,集良种繁育、名茶研制、绿茶加工、新技术示范推广、茶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作为全国知名的茶树良种繁育场,这里不仅是桐柏种植优质茶叶的“示范基地”,而且始终把科技研发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茶种场的几个生产基地,研发人员先后完成了“良种繁育节水短穗扦插”“河南省良种茶园建设和名优茶生产研究”“无纺布覆盖早采增效”等20多个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茶种场生产的“淮源”牌系列茶产品,不仅受到消费者喜爱,也得到了各级专家的一致好评。该场研制的“桐柏玉叶”曾获得昆明世博会铜奖,获评“河南省名牌农产品”“中原农产品安全优秀品牌”;“淮源”牌商标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南阳市“最佳扶贫品牌”;研制的“桐柏红”获得“河南四大名枞”称号;“桐柏玉叶”“桐柏红”获“河南省最具潜力品牌”奖,并在国内外评比中多次获得奖项。
春风又绿淮河源,绿意盎然茶满山。在脱贫攻坚大潮中,茶树良种繁育场积极购进良种,与农户签订利益联结协议,带动各乡镇发展良种茶园。同时,与各类茶叶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签订协议,提供种苗调运、指导生产、加工销售等服务,先后联结基地带动茶农发展茶园2.6万余亩。截至目前,全县茶园总面积发展到16.3万亩,开采面积11.6万亩,茶叶年产量4000余吨,综合产值超20亿元,全县5万余人从事茶产业,茶叶销售门店近300家。“桐柏茶”从昔日名不见经传开始登上国内外的“茶舞台”。
从“大起来”到“强起来”
小茶叶大民生。围绕一片茶叶做大做强一个产业,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桐柏县坚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理念,在扩大茶叶种植面积的同时,以建设“全国知名茶乡”为目标,全力推动茶产业上档升级。
全方位扶持。县里成立了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茶产业发展中心。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茶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根据需要适时召开茶产业发展推进会议,组织观摩先进乡镇的茶园,表先促后,形成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态势。出台茶产业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园、种茶大户(公司、合作社)落实奖补资金,兑现财政贴息。同时,对茶农、茶企在大中型城市设立的茶业形象店及营销专柜进行验收,对符合奖补政策的发放奖补资金。坚持高起点规划布局,聘请中国农科院茶研究所编制桐柏县茶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了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
高标准提质。实行茶叶标准化生产,制定有机绿茶、红茶等地方性标准,按照茶树良种化、产品有机化、耕采机械化、加工清洁循环化等标准生产茶叶,并全面普及全自动炒茶机,提高卫生标准,实现品质上档升级。健全完善茶叶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组织开展茶叶采摘、生产加工等各类免费技术培训活动,每年举办一届茶叶品鉴定级大赛;引导茶农加入各级各类茶业专业合作社,实现技术、人才、市场“三统一”。
全链条打造。大力开展以茶招商活动,积极引进省内外的茶业公司,在桐柏发展规模化的茶园和茶叶加工营销基地、“三茶”统筹基地,并在国内一线大中城市设立“桐柏红”“桐柏玉叶”茶叶形象店、专营店和高端商务茶馆。注重研发涉茶类产品,支持龙头企业抓好精深加工,着力研发以“桐柏玉叶”“桐柏红”为主的茶饮料、茶膳、茶点等系列产品,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同时,加快发展茶叶生态游。大力发展桐柏茶文化,把具有浓郁乡村气息的桐柏山歌、桐柏皮影表演活动和品茶活动结合起来,举办手工制茶大赛、万人品茶活动、“三茶”论坛等,丰富茶文化内涵。
从“小茶叶”到“大产业”
茶产业一头连着“三农”重大发展战略,一头连着强乡富民的民生福祉。如何把历史茶韵转化为富民的“茶经济”,桐柏的决策者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桐柏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广植茶树富茶乡,七分山上建银行”的奋斗目标,桐柏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跃成为河南茶叶主产区,先后荣获“河南省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县”“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全省十个重点产茶县之一”“河南茶产业最具发展前景县”“省级出口农产品(茶叶)安全示范县”等称号。近年来,桐柏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打造“全国知名茶乡”奋斗目标,着力实现从茶叶到茶业的新飞跃,全县茶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种茶效益好,每亩茶叶的净利润在5000元左右,我们村里的群众都愿意种茶。如今全村茶叶种植面积有1.1万余亩,人均5亩茶,村里2000多名群众都能从茶产业中受益。”王湾村党支部书记郭进军告诉记者。位于吴城镇东北的王湾村,是优质茶叶种植区,当地群众也有种茶的传统。近年来,王湾村引导群众发展茶产业,并推动成立茗源茶叶专业合作社。随着茶产业渐成规模,王湾村也逐渐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茶叶专业村。如今,桐柏县类似王湾村这样的茶叶专业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石头村庄依托万亩生态茶园,打造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综合体,以茶旅融合发展促进山村发展。”程湾镇石头庄村党支部书记魏坤说,“茶产业的季节性较强,茶叶生产结束后,村民们也需要新的就业增收渠道,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就是个很好的选择。”近几年,石头庄村开始逐步完善村里的旅游基础设施。进山的公路修成了柏油路,登山的小路换成了木栈道,水库上建起了廊桥、观景亭,还打造了茶叶博物馆、茶叶观光园等景点,茶园观光、采制体验、文化科普、休闲观光等功能日臻完善。
“2023年,石头庄村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魏坤高兴地说,旅游业给村民带来了增收新渠道,无形中吸引更多村民返乡创业,乡村经济逐渐活起来、旺起来。接下来,村里还要培训村民们开办农家乐、民宿、特色农产品超市、文体项目等,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乡村振兴发展红利。
茶业搭台,文旅唱戏。桐柏县依托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和茶旅游资源,将本地独有的盘古文化、淮河源文化、红色文化与茶产业发展相结合,规划建设了安棚镇李湾村、吴城镇王湾村、月河镇袁庄村、程湾镇石头庄村等一批集采摘体验、自驾观光、休闲养生、民宿餐饮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三产融合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正在建设的中原茶祖小镇项目,总投资21亿元、占地4000亩,是中国知名茶乡核心项目、河南省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茶产业转型升级标志性项目。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对促进当地以茶为纽带的一二三产业提档升级具有强力的拉动效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将充分利用淮河源头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起来,着力打造全国知名茶乡,全面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桐柏县委书记党建凯告诉记者。(全媒体记者秦会娟 杜福建)
桐柏绿色名片
淮河源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淮河源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县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桐柏玉叶)
国家名优特产名录(桐柏玉叶)
全国最大的有机野茶认证基地
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桐柏玉叶)
国际名茶银奖(桐柏玉叶)
全国名优绿茶质量评比优秀奖(桐柏玉叶)
编辑:周俊含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西峡县税务局:集中问题现场办 税费辅导矛盾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