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革命老区再次焕发青春活力

关注南阳网
方城县券桥镇:革命老区再次焕发青春活力
作者:  王炳中

  方城县券桥镇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革命旧址、遗址分布广泛。1928年3月,中共南阳特委在券桥镇沈营村成立,南阳党组织从此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1932年11月,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小长征”途经券桥,进一步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48年8月,中原局、中原军区在券桥镇崔庄召开方城会议,刘伯承、陈毅两位司令员亲自参加并作重要讲话,为夺取中原战场最后胜利打下坚实基础。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近年来,券桥镇依托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和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破题乡村振兴“密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以文促旅开辟文旅融合新赛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动力,革命老区再次焕发出青春活力。


  文旅融合,乡村有看头。券桥镇注重农耕文明、田园风光、村落建筑、乡村生活等乡土元素保护,以此丰富乡村休闲旅游内涵和人文体验。在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上,合理规划编制村庄,对农村户厕、垃圾、生活污水进行全面治理,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培育,开展移风易俗道德讲堂等,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券桥镇土山村崔庄自然村是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方城会议召开的地方,在县老促会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积极争取乡村振兴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实施方城会议旧址纪念工程,批复资金569.7万元,全部为中央预算内资金,目前纪念亭、纪念碑、公园绿化、河道治理、道路扩建等一期工程已竣工,中原野战军二纵司令部旧址恢复等二期工程正在建设。辛庄村素有拥军爱国情怀,淮海战役期间,组织群众650名、手推车和架子车85辆、运送物资1万余斤支援前线,为弘扬革命传统,该村以拥军爱国情怀结合朴实的农耕文化为主题,利用拆除危旧房屋产生的空地建设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广场及文化娱乐区;以架子车等农耕器具为题建成民俗文化主题馆一座。辛庄村文化广场及民俗文化主题馆的建成,极大的丰富了村民文化娱乐生活,宣传了拥军爱国优秀传统。


  三产融合,产业有奔头。该镇主动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积极落实“藏粮于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的“四藏战略”,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和生态林果采摘等特色产业,三间房、券桥等村的蔬菜大棚,冯洼、闻老庄等村的食用菌,券新、好庄、马岗等村的林果采摘,十二里河等村的苗木花卉等,都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2023年发展瓜果蔬菜特色产业107户1200余亩;环福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加快推进;建成投运电商创业园,探索“电商直播+农业特色产业+工业产品”发展新模式,开设香菇酱、棒棒糖、童装等10余种产品直播线;积极主动谋划建设电商小镇,以“互联网+”战略为引领,引导网商走品牌化、质量化的路子,加快电子商务提档升级,开启“三产”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推进,产、镇、文、旅、智“五位一体”的转型探索。


  安居乐业,农民有劲头。该镇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打造宜居宜业生活环境。因地制宜开展农田林网建设和村庄、通道绿化建设。栽植各类苗木50000余株,补植补造乡村道路27公里,农田林网植树14公里。打造精品路段17条,精品自然村22个。整改废旧房屋、闲置宅基地178处,规划整修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游园等“四园”152个。特别是三间房、龙王庙等美丽乡村示范村示范带动作用凸显,多次代表全县迎接上级观摩。


  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券桥大地颗粒归仓,乡村振兴硕果累累。该镇按照“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村企融合、共同富裕”的思路,解锁乡村振兴“密码”。全镇上下党群双向奔赴、点线面同向发力,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向阔步前进,一幅天蓝、水碧、业兴、人和的生动画卷正在徐徐铺开。(王炳中)


编辑:窦文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