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守护一库碧水的淅川担当

关注南阳网
河南南阳:守护一库碧水的淅川担当
作者:  申 东 康 帆

  9年前,2014年12月12日,一渠南水自淅川县出陶岔、飞渡槽,跋涉1432公里,润泽北方大地。9年来,南水一刻不停、奔流北上,累计调水量突破6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08亿,为沿线26座大中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

  

  “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就是保护淅川发展的根基,也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基础,我们坚持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绿色发展道路,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市委常委、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语气坚定。

  

  铁拳治污 守好一库碧水

  

  “快来看,‘鸟中国宝’来淅川了。”近日,在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只有着“鸟中国宝”之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首次现身。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珍稀野生动物频频现身的背后,是淅川以铁腕之举,护万顷碧波的责任担当。

  

  丹江口水库淅川境内水域面积达506平方公里,库岸线1100千米,而且面临产业萎缩、农民减收、企业转产等各种压力阻力。

  

  “不讲条件,不计代价,重拳出击,铁腕整治,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和水质安全,确保一库碧水永续北送。”周大鹏的话语铿锵有力。

  

  “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工作指挥部旋即成立,县主要领导一线坐镇指挥,相关部门吃住一线,挂图作战,不断倒逼工作落实。截至目前,除长江委交办的点位外,淅川县又自我加压、自查自纠整改77处,累计拆除各种房屋9.27万平方米,恢复有效库容530万立方米,连通水域5800亩。

  

  逐绿而兴

  

  护得清流北上

  

  为守护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淅川县建立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污染防控体系,对库周区域进行全天候守护。

  

  “我们不仅组建了由2400多名公益岗位‘护水员’和一支83人的专业清漂队组成的网格化水污染防治责任体系,还累计投资12.5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14个、垃圾处理厂12个、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75个,并在五大主要河流和丹江口水库建成了1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库区四周以及2616平方公里汇水区,利用高分北斗系统,建立电子围挡,实现了县乡两级和环库区重点村污水处理全覆盖、水质全天候自动监测、违建自动报警。”淅川县县长王兴勇介绍道。

  

  与此同时,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丹江口库区周围的125万亩石漠化区域,严重威胁着水质安全。

  

  为筑牢丹江口库区的绿色屏障,管好库区周边的万亩青山,淅川县大力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采取人背、肩扛、多级提灌、客土造林等办法,坚持每年以10万亩左右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高标准完成石漠化治理38.2万亩。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1480人,积极探索“四长”治林新模式,依托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四长”,和护林员、技术员、警员、监督员“四员”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护网络。

  

  变绿为金

  

  迈向生态富民

  

  水变清,绿生“金”。丹江口水库日益优良的生态,也催生了沿岸百姓的美好“钱景”。

  

  在大石桥乡崇德社区,一个以自然湿地为背景、水系为主线,投资2个多亿的特色高端民宿“那水乡”正在加紧施工,计划春节前就能试运营。

  

  如今,“渠首”品牌已成为淅川一张耀眼的名片。今年以来,淅川县已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余个,总投资近400亿元,磁悬浮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制造、云钻珠宝培育钻石建设、年产200万吨瓶装饮用水建设项目等一大批“绿色”项目纷纷落户淅川。

  

  与此同时,凭借着一库碧水,淅川的文旅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渠首淅川,一个中原看海的地方”话题频频引爆网络,2023年前三季度,淅川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40亿元。

  

  截至目前,淅川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发展省级生态旅游示范镇3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2个、省级休闲观光园3个,打造精品民宿16家、农家乐700余家,“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全域旅游格局已基本形成。(全媒体记者 申 东 康 帆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