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扬帆破浪行(改革开放的河南实践之南阳篇)
南阳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现代化城市气息越来越浓。蒋宁宇 摄
邓州市金碧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一线。本报资料图片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渠首所在地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多年来,南阳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站位“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坚决扛稳“一渠清水安全北送”的政治责任,切实维护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同时,强力实施工业立市、兴工强市战略,牢固树立“产业为基、企业为根、项目为王、转型为纲、创新为要”理念,按照“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思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换发展动能,增强发展后劲,奋力推动现代化南阳建设行稳致远。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功通水:一泓清水送京津
□本报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栀子
11月23日,来到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天蓝水清,浩瀚的丹江水在这里收了“口袋”,巍峨的渠首大坝,化身“水龙头”。
龙头开,南水来。
2014年12月12日下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浩瀚的丹江水从这里奔涌而出,宛若一条巨龙,穿黄河、依太行,在1432公里的长途跋涉中,一路北上、滋润四方。实现了“调南水,解北渴”的宏伟设想。
而千里长渠始于南阳,不仅是荣光,更是责任。
南阳是河南省生态建设、保护水质任务最重的省辖市,核心水源区和水源涵养区面积达6362平方公里。多年来,南阳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污染,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筑牢屏障,对丹江口水库周边的污染企业,一律实施关、停、并、转,铁腕治理工业污染源。在汇水区域实施环农工程,破解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大力推进生态创建工程,构筑起水质保护生态屏障。
为了工程建设,半个世纪以来,南阳从淅川库区先后移民36.8万人,其中新世纪大移民搬迁16.6万人,市内7个县(市、区)安置10万多人。为了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南阳市积极实践,采取大量行之有效的措施,使移民获得感不断提升。
截至今年11月13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持续向北方输水3258天,累计调水量突破6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08亿,为沿线26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
南阳铁路:一架“银龙”竞飞驰
□本报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本报通讯员 张晓戈
1970年,一条钢铁巨龙呼啸着沿焦枝线铁轨而来,火车首次出现在南阳大地。
改革开放以来,南阳铁路建设稳步发展。历经40多年发展,随着宁西铁路、浩吉铁路、郑渝高铁等项目相继建成投运,南阳成为连接焦柳铁路、宁西铁路两大铁路干线大动脉的核心十字枢纽。全市辖区内铁路正线运营里程达到832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65公里。
特别是2019年12月,郑渝高铁河南段通车后,结束了南阳没有高铁的历史,这条中原至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客运通道再次加速,圆了千万南阳人的“高铁梦”。南阳自此迈入“高铁时代”,铁路发展再次进入快车道。
1个多小时到达郑州,3个多小时到达重庆、半天多时间直达广州……去年郑渝高铁全线贯通后,不仅将南阳拉入郑州“2小时高铁圈”,还实现了与京津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快速联通,为南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宝贵支撑。
目前,南阳东站日开行高铁列车100余列,通达郑州、重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单日最高发送21554人次;南阳火车站开行普速列车51列,通达全国主要城市;2020年全年发送旅客645.9万人次,发送货物573.5万吨,2021年全年发送旅客617万人次,发送货物326万吨。
“十四五”时期,南阳成功跻身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建设城市,铁路尤其是高铁建设再度迎来发展新契机。
近日,国家铁路建设部门就南信合高铁河南段项目用地发布了招标公告,意味着这条新高铁建设正式列入日程。相关信息显示,南信合高铁在我省境内主要经过南阳、信阳两市,设立10个高铁站,其中在南阳和郑万高铁交会,在信阳和京广高铁交会。
铁路作为运量大、成本较低的便捷运输方式,在南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夯实建设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的基础。
南阳铁航投负责人表示,南信合高铁建成后,南阳将迎来南北和东西走向的两条高铁“十”字交会,对于加快融入国家高铁“八横八纵”网络,意义重大。此外,南阳正在积极推进接入南驻阜高铁和呼南高铁等项目,争取在“十五五”时期列入国家相关规划,届时南阳将有六个方向的高铁线路,有望建成属于南阳的“米”字形高铁枢纽。
南阳综合能源示范基地项目:发挥能源示范作用 保障全省能源安全
□本报记者 孟向东 王娟
11月25日,在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正酣。
据介绍,内乡县中誉国信投资有限公司以河南省能源安全为目标,将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规划在南阳市投资600亿元建设总装机容量1025万千瓦的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建成后具有500万吨煤炭静态储备能力的豫南地区煤炭储备基地和豫南地区煤炭现货交易中心,最终形成资产600亿元、年产值1000亿元、利税50亿元的规模体量。
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基地一期工程已于8月15日全面完工,完成投资100亿元。其中南阳电厂一期(2×1000MW)项目,总投资60亿元,三大主机由上海电气制造,采用领先超超临界技术,供电煤耗274克/千瓦时。机组环保指标优异,是华中电网豫西南重要支撑;铁路专用线一期项目,正线全长7.3公里,连接宁西铁路,极大降低了区域物流成本;河南内乡国家级储煤基地一期工程,是国家级33个煤炭应急储备点之一。目前已投运105万吨煤炭静态储备能力,火运调度煤炭1000万吨/年,有力保障了河南省能源安全。
在优良的投资环境下,内乡控投公司与中誉集团新增投资400亿元打造的“南阳综合能源基地”二期工程正已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建成后,将达到年产值200亿元,年利税10亿元,新增3000余个就业岗位。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将站位全省,服务好南阳,撸起袖子加油干,有信心确保2025年南阳电厂二期高质量投运。180万千瓦的青杠树抽水蓄能工程及200万千瓦白河热电工程也将尽快核准、早日开工,为全省能源安全、经济发展早作贡献。”
南阳高速通车全省第一
□本报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本报通讯员 谢晓峰
2004年12月,兰南高速南阳段建成通车,南阳迎来首条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自此,南阳高速公路建设脚步不曾停歇,迅速实现跨越式增长。
至“十四五”时期,南阳高速公路网络达成内联外通、功能完善的基本建设目标,中心城区形成高速绕城环线,全市所有县(市、区)实现了通高速公路的目标。
来自2023年11月的数据显示,南阳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98公里,居全省第一……
近20年间,南阳从一条高速都没有的“落后市”,一跃成为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大市。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是南阳交通事业奋进图强的生动写照。
“绕城高速通行免费了!”今年10月7日零时,南阳正式实施绕城高速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当月减免社会车辆通行费用近55万元。许多市民驾车体验了绕城出行的便捷后,纷纷为这一举措点赞。
绕城高速公路通行免费,是南阳交通建设由量向质升级,从“便捷出行”迈入“品质出行”的又一个缩影。
冬日的南阳,交通建设的热潮依然涌动不息。
在建的南邓高速、焦唐高速等3条4段高速项目,分别连通焦作、汝州和南阳方城、唐河等县,以及鄂豫省界到淅川、邓州和渑池等地。上述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后,南阳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1128公里。
“高速公路高速建。近年来,南阳公路建设打通路地协作路径,闯出了建成通车即运营的新标杆。”南阳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张栓誉表示,高速公路作为南阳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骨干支撑,仍将是南阳加快实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军。
今年以来,在新建、续建和升级已有高速公路网络的基础上,南阳已完成高速公路投资66.5亿元以上,同时,计划开工的郑南高速、南新高速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随着这些高速公路项目的实施建设,南阳已基本形成“两环四横八纵”的路网格局。未来,随着南阳高速路网的不断加密,“县县通高速”将升级为“县县双高速”,形成“市域双环线、主要乡镇全覆盖”的高速公路新格局,支撑起南阳交通“十字三环六放射”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南阳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本报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栀子
七一路完成提升改造,全线通车;
南泰路新建工程进入最后冲刺;
仲景大桥南北两个下穿工程雏形初现……
11月24日,已是小雪节气,南阳市中心城区的项目工地内一幅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南阳的发展速度肉眼可见,时光可鉴!南阳的城市也越来越美,越来越宜居。”家住汉冶路的郭大爷,来到已建成开放的申伯公园时,感叹不已。
南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1994年7月,国务院批准南阳撤地设市。
30多年,南阳人奋楫争先,逐浪前行。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民生工程硕果累累、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以实绩谱写一曲发展与赶超的时代欢歌。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南阳考察调研,为南阳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年10月,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南阳市在河南省发展大局中地位空前提升,迎来了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腾飞期、关键期。
没有等出来的成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近年来,南阳市围绕“十字三环六放射”“一河九园九片区”的布局,按照“精筑城、强功能、兴产业、广聚人、优管理、运营好、惠民生”的要求,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能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现如今,一河两岸成为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线;街角绿地公园,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三馆一院、卧龙岗文化园、医圣文化园……让南阳文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高铁开通、高架建成通行,让盆地里的南阳更开放……
“我们会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紧盯目标不松劲,同心协力加油干,让南阳这座城市‘面子’更靓、‘里子’更实、‘底子’更厚。”南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白红超对南阳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改革开放的河南实践之南阳旅游篇丨内乡:打造“新引擎” 文旅齐生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