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浪漫的经济,经济是真实的文化。过去我们活动没阵地,唱戏没舞台。土台子,泥腿子,麻杆薄子围场子,嘶嘶哑哑喊嗓子就算是文艺享受了。现在翻篇了,文化淡漠化成为荒凉的过往。现在跳舞有广场,唱戏有舞台,街南头还有大戏楼,各种活动有阵地,一有空闲就想去享受文化大餐。文化的魅力真大啊!”日前,内乡县马山口镇的大寨村、郑湾村正在文化广场和戏楼前参加活动的两位乡贤耆老情不自禁地说。
在内乡县马山口镇茨园村、唐河村、关帝坪等村新建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不仅有乡村舞台、阅览室、排练室、书法展览室和民俗陈列室等,还有2000-2500平方米的标志性文化广场。此外,各村居民小组内,还建有面积不等的文化小广场。“每天傍晚,村民们都会聚集在这儿跳广场舞,还有说说唱唱做文体锻炼的”。茨园村党支部书记说。
作为内乡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进乡镇之一的马山口,把乡村振兴战略、“镇级小城市”创建战略等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在一起,在全镇各村组打造了“文化屋场大托底,公共文化全覆盖”的服务模式。目前全镇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2.6平方米。
马山口镇在县文广旅局的支持下,投入80多万元对全镇24个村和1个居委会综合文化服务点进行了提质升级;投入近100万元新建和改扩建了28个村组综合文化服务点。县委宣传部、县图书馆还为各村(居)配备了足用图书,建成了马山口镇图书分馆。全镇建起了集综合文化点、文体休闲广场、文化休闲农庄、非遗观光场为一体的“农村+文物文化圈”,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合作社、新时代“戏斋”等为主体的农民“家门口文化圈”。
“在建设乡村公共文化设施过程中,我镇积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集乡贤名艺智慧,还建起了农耕文化活动中心暨中草药文化研学园地等。”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高兴的说。
据统计,全镇新建各类基层公益文化设施40多处,受益群众达5万多人,有效扩大了农村文化设施覆盖面。《马山口镇乡村文化振兴实施方案》提出,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等的要求,将进一步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文化惠民,使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村民小组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农村居民的文化活动阵地,全面提升公共文化凝聚力、引领力、创新力,让“以文化人”成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主战场,焕发出更加鲜亮的魅力。(通讯员 李均怀 谭庆)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