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走基层 | 乔保同:把考古论文写在南阳大地上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百名记者走基层 | 乔保同:把考古论文写在南阳大地上
作者:  陈杰超

百名记者走基层 | 

埋头田野发掘,探究历史渊源,乔保同——

把考古论文写在南阳大地上


2.jpg

乔保同展示出土文物

  “择一事,终一生”。今年9月,当乔保同被定为“第四批享受南阳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时,他的同事,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的干部职工欢欣鼓舞,他们说,“这是市委、市政府对考古工作者坚守文物事业的肯定”。

  11月10日,记者见到乔保同时,他正在标本室指导文物整理修复工作。指着每一件文物,乔保同如数家珍,能详细说出文物的名称、年代、作用、出土地等内容,对发掘过程中的点滴往事与感悟也娓娓道出。

  无意发现盗洞,发掘一座古墓

  “无意间发现的盗洞,就可能意味着是一座古墓。”乔保同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前,他和同事到淅川县丹江口水库库区东沟长岭进行考古发掘时,无意中发现麦地里有一个洞,出于职业敏感,乔保同立即向主管部门汇报。几天后,乔保同再次到徐家岭查看,发现盗洞周围的麦田里出现了多人踩出的脚印,同时还发现几个洛阳铲打的新孔。“盗墓贼要动手了!”乔保同一边向上级汇报,一边果断报警。当晚,派出所4名民警、考古队3名队员分两组蹲点守候,现场抓获多名盗墓贼和探铲、铁锹等作案工具。经请示,乔保同带领队员对徐家岭被盗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一座战国中期的楚国贵族墓完好呈现。由于及时制止了盗墓行为,随葬器物大部分基本完好,出土铜器、玉石器等各类文物100余件。

  根据泥土颜色,判断是何遗迹

  乔保同说,很多时候文物勘探是配合工程建设开展的,所以一般时间会比较紧,考古发掘像是在与时间赛跑,但不管时间再紧,发掘工作一定要细致。他说,有时候埋在地下的弓箭看上去只是一条灰土痕迹,如果不小心一铲子下去,就会把它破坏掉。提及考古的秘诀,乔保同说,在考古圈有一句行话,“不会看土,别说考古”。如果洛阳铲带上来的是“五花土”,下边多半是墓;绿色或青色土,多半是马坑或车马坑;密实的夯土,根据范围就能判断是什么建筑遗迹。而在实际发掘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经验的积累,对古代墓葬的结构,要了然于胸。“用力要适当,太轻,会刮不动;太猛,遗迹容易受损伤。”正是凭着过硬的功夫,2020年,南阳夏庄墓地上百座古墓得以完好发掘。以一座大型主墓葬为中心,南北两侧分布大量陪葬墓,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墓群,被认定为战国中期前后的楚国将士墓地。

  致力主动发掘,探究文明渊源

  “更有意义的是主动发掘。”乔保同说,如今南阳考古工作者移师黄山遗址,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展开了持续大规模的发掘工作。黄山遗址近年考古新发现为研究中华文明的形成提供了关键资料。他说,黄山遗址彰显了“玉石并用时代”的表征,同时也折射出南阳农耕文明的光辉。

  1991年,大学毕业后乔保同被分配到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工作,30多年来,他扎根南阳考古一线,主持发掘淅川徐家岭楚墓、南阳夏庄墓地等重要遗址、墓葬30余处。南阳考古工作也屡获全国、全省大奖。其中,夏庄墓地考古发掘获“2021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黄山遗址考古获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他说,考古人长期在田野坚守,十分艰辛,但能为历史探源提供实物资料和证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全媒体记者 陈杰超 文/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戏曲大赛将在南阳市开赛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