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香菇采摘季,来到西峡县重阳镇产业园区钰森食用菌公司的标准化四季菇种植基地,一座座高大的菇棚映入眼帘,走进其中,菌香扑鼻而来,菌棒整齐排列,香菇升柄展伞。点击手机或电脑终端“指令”,菇棚就能实现自动喷水、自动通风、自动补光,科技化的生产方式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去年夏天建成的基地,9月份就开始了种植,目前香菇长势很好,工人们正在有序采摘、分拣,出菇周期能保持到今年7月中旬。”钰森食用菌公司负责人杨俊朝介绍说。
西峡县重阳镇是传统的香菇生产大镇,种植历史悠久,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高。在顺应自然气候条件下,通常在每年一至二月种植,当年十月到次年四月为出菇期,而每年的五到十月这段时间就没有鲜菇供应市场,农民增收也没了门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填补香菇采摘空窗期,重阳镇主动破题,转变思路,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联合钰森食用菌公司,多方考察学习、汲取先进经验,利用科技创新手段,高标准打造四季菇种植基地,让“智慧+”为传统产业赋能的同时,也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小小的香菇撑开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致富伞”,摇身一变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传统的大棚种植模式,过于依赖人的主观经验,香菇质量及产量受气候和季节影响也比较大。重阳镇以乡村振兴产业园为依托,以钰森食用菌公司技术研发为支撑,立足当地菌菇产业发展,建设高标准智能大棚,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处理系统,实现香菇从进料、育种、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等全产业链智能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食用菌种植不再“靠天吃饭”,科技赋能菌菇产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夏菇种植有几个显著优点:成活率比冬栽菇高;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上市时市场缺口大,既不愁销路,也能卖上好价钱。”杨俊朝在四季菇棚介绍到。全数字化的控温控湿生产车间,微喷、排风现代设备的灵活运用,实时显示温湿数据的监测系统...植入了“智能大脑”的四季菇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升级,让钰森食用菌公司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智慧农业的华丽转变。在重阳镇,小香菇搭上了大数据发展的东风,实现了智能生产、四季出菇、风险可控、质量保证、精准管理和产量提升的目标,乡村振兴也因此走上了快车道。
近年来,重阳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推动产业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发展思路,积极谋划了一批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项目,让更多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以更实举措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用产业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通讯员 金源)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