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沃土聚英才
——南阳市夯实人才支撑赋能乡村振兴纪实
近年来,南阳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才工作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纵深推进“诸葛英才计划”,以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聚才的良方,形成万千‘诸葛’聚南阳的生动局面,全市呈现出活力满满、欣欣向荣的发展盛景。
因材施教“育”
盘活人才“存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南阳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坚持“按需培养”的原则,大力培养本土人才。
建强本土干部队伍。各县市区持续优化乡村领导班子年龄、学历结构,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战斗力。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依托南阳市党支部书记学院、南水北调干部学院和南阳农业职业学院乡村干部学院等干部培训院校开展基层干部培训,建强本土干部队伍。仅南阳市党支部书记学院揭牌一年多以来,先后开展基层干部培训40余期,参培人员超5000人。
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南阳把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作为“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打赢“就业攻坚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印发《南阳市2023年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方案》,实行“周调度”“月通报”,调动市县两级、企业院校各方力量;重点培育“镇平玉雕”“邓州护理”“渠首果农”等“一县一品”特色人力资源品牌,推动标准化培训、规模化输出;组织参与河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取得2金1银3铜的好成绩,隆重表彰南阳十大杰出工匠,树立技能成才鲜明导向。截至2023年7月31日,全市新增各类培训40.43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0.96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34万人。
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培训对象包括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务农农民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涵盖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种养大户,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筑巢引凤“引”
开拓人才“增量”
乡村振兴既需要大量本土人才,也需要引进更多高素质专业化外来人才,为乡村带来更多新理念、新技术、新经验,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好政策引才育才。政策是“撬动”人才的有力杠杆。近年来,南阳市深入实施“诸葛英才计划”,力争到2025年,实现“52135”目标,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团队)50个以上、科技创新人才2000名以上、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00名以上、青年大学生30万名左右、高技能人才50万名左右,建成人才聚集、创新活跃、产业繁荣、服务完善、辐射力强,能够充分支撑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人才强市。去年以来,全市柔性引进院士19人,引进科技创新团队13个,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8800余人,培育入选“中原英才计划”11人;新建院士工作站3家,中原学者工作站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创新实践基地17家,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
引好“回乡创业生力军”。各县市区举办“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驻外人才工作站、异地商会等多种途径,盛情邀请在外老乡看一看家乡的发展变化,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众多在外游子从全国各地奔赴家乡,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招引项目、举荐良才。成立乡贤联合会,为乡贤们增进乡情、听取乡音、参与乡事搭建平台,把乡贤“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4月2日,淅川县举办“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活动,50余名淅川籍在外优秀儿女怀着殷殷之情奔赴家乡,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牵线搭桥。在返乡嘉宾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涉及新能源、新型建材、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中医药等领域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合作项目纷纷落户淅川。河南诺米餐饮有限公司投资15.7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变速箱及零配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天津宝毅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投资12.9亿元的高性能特种混凝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湖北博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3亿元的年产3万吨硅基新材料产业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
不拘一格“用”
提升人才“质量”
用好人才,使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是关系到乡村振兴千秋大计的重要问题。南阳坚持“因人而异,量才适用”的原则,科学配置人、岗资源,让专业事由专业人去做,实现人才人岗相适、人岗相益。
分级分类、精准施策。各地人才部门通过创新机制,拓宽领域,丰富形式,分类指导,多途径、多层次地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抓好企业家、成功人士、经济强人、科技能人、优势农户和新乡贤等群体,因势利导,通过组织培养、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信息引导等举措,以关键少数人带动周边大多数人,形成“培养一人、辐射一片、带富一方”的裂变效应,有效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南召县五朵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亚洲采取“公司+合作社+党支部+农户”模式,依托南召县利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总社,动员群众从事经营食用菌种植、山蜂养殖、水产养殖、竹编工艺、特色旅游产品等,辐射带动527户群众,户年均增收3500元……目前,350余名企业家、180余名成功人士、1200余名经济强人、310余名科技能人、1500余名优势农户、700余名新乡贤,正带动南召人民按下发展“快进键”,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开辟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之路。
设岗定责、梯队管理。设置在外精英荣誉岗,对在外成功人士进行意向询问和考察,根据个人影响力、声望度,授予名誉书记、发展顾问、营商专员、招商特使等荣誉称号,公开颁发聘书,公布岗位职责,引导他们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32名处级干部、55名乡科级干部通过上门拜访、视频连线等形式,与在外成功人士进行“一对一”精准对接,开展项目招引、乡情联络和意见征询工作,征集发展良策480余条,收集招引信息217条,引进丰树物流、宛禾食品等项目12个,项目金额3000余万元。设置本土乡贤辅助岗。择优挑选带富能力强、服务意识浓的致富能手、种养大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委员助理等辅助性岗位,让他们发挥自身特长,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设置青年英才公益岗。经过基层推荐、组织审核、党委审批,择优挑选村医、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优秀青年,授予乡村振兴专干、信息员、宗教协理员等公益岗位。采取积分管理、定期述职、群众评议等形式进行观察培养,将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纳入村后备干部库,为乡村振兴“蓄能”。此外,还建立梯队化、分层次人才管理模式,对人才进行精准培养精准使用。
千方百计“留”
做优人才“流量”
乡村振兴是全局性、系统性工程,需要人才和干部扎根乡村、服务乡村。南阳不断完善政策和服务,以真情实意留住人才。
建立正确的人才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符合人才特点、激励人才创新的分级分类评价体系,让更多科技人才“冒”得出,“培”得起,“用”得好。完善乡村人才认定标准,做好乡村人才分类统计,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乡村人才管理网络。
搭建创新创造创业平台。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壮大乡村产业,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附加值,提供良好干事创业平台。建立健全乡村发展与人才发展深度融合机制,促进乡村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项目合作,将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与人才培育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乡村集聚人才水平。
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加强对优秀人才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努力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诸葛躬耕地,诚邀天下才。“今天的南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南阳将持续完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让人才与南阳来一场‘双向奔赴’,以人才之力答好乡村振兴考卷,实现南阳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新突破。”南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永表示。(全媒体记者 高 波 通讯员 张 岳 尹乐宁)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市人民路中心广场区域实施封闭施工的通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