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 |
数说南阳养老
打造“15 分钟养老服务圈” 托起幸福“夕阳红”
志愿者与高龄老人促膝谈心
近年来,南阳市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养老模式,努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托起幸福“夕阳红”,让老年人“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群”就能享受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养老工作呈现出城市与乡村、兜底与普惠、事业与产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态势。
构建市、县、街道、社区、居家五位一体 覆盖城乡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城镇
持续打造“六专六好”“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立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龙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居家服务站点为“臂膀”、老年人家庭为“网点”,以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抓手的养老模式,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六专”:专养即专业化养老机构;专照即专业化日间照料;专保即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专管即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专营即专业化养老服务运营;专产即专业化养老服务产业。
“六好”:机构敬养好;日间照料好;居家服务好;医疗保健好;文教体娱好;安全保障好。
农村
全面实施“四集中”兜底保障养老服务建设工程,推广“集中+居家”养老模式,有效解决全市特困、重残、孤寡等特殊贫困群体依靠自身能力无法养老的难题。
“四集中”:村级幸福大院集中托管;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社会福利机构集中托养;卫生机构集中治疗康复。
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实施“一户一策”、按需“点单”、个性服务,为1.75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改造服务。
积极探索“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家庭自付”的资金分担模式,鼓励更多老年人认同和开展家庭宜居环境建设。
培育医养健康产业 发展新优势
打造文旅康养、中医药康养等特色养老产业
将“中医康养、中医保健、中药慢疗”等传统中医药康养手段植入养老机构,目前全市已有693家养老机构植入中医药元素。
加快康养园区建设,外联内引培育优质品牌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积极谋划、包装、申报养老项目,上报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个。
争取适老化改造和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运营资金2762万元。
争取12个乡镇敬老院转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项目资金600万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升项目资金345万元、“四集中”兜底保障机构医养结合项目资金345万元。
提升为老服务 保障水平
在全省率先开展养老服务用地用房清查清理“两清”专项行动
养老用地由人均0.1㎡提高到0.3㎡,将养老用房由每百户30㎡提高到100㎡。
已将467.42万㎡的养老服务用地纳入市、县两级规划,清理出养老服务用房7.98万㎡。
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建设一支具有中医药特长、吃苦耐劳、规模宏大的“康养宛军”队伍
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医专建立培训基地,年培训养老护理员4000人以上。
全市养老持证人才8502人,累计培训人数21189人次。
全市累计组织各类养老技能大赛20余场次,以赛促学、以赛促训。
全市243个街道(乡镇)社工站充分发挥基础平台作用,通过志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开展上门服务、巡访服务。(全媒体记者 赵明禄 周梦 文/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新野县上港乡暖民心群众爱幸福生活扑面来
下一篇:没有了